11月24日下午,由台湾艺术大学魏德栋教授主持的专题演讲召开。首先为大家演讲的是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著名演奏家,教育家,古筝改革家李萌教授。
李教授以《多声筝之研发及其在现代筝乐中的运用》题作演讲。自2006年起由李萌教授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共同研发的多声筝。它在形制上与传统的古筝非常相似,是在传统筝的左下方再加上一个十三或十六弦的演奏区,右筝在右边调弦,左筝在左边调弦。两边可调成七声或五声不同或相同的弦制,适应于传统五声和七声音阶定弦的作品,使得传统五声弦制的作品可以不做改变地在多声弦制上演奏,并使日本,韩国等七声弦制的作品能够很容易在多声筝上演奏。演奏者并不需要任何特殊训练就能很快适应并进行弹奏,而且左手的按,揉,颤,滑等技巧没有受到影响,所以多声弦制筝在解决古筝转调问题的同时也尽可能的保留了筝曲演奏的传统韵味。
多声筝对于很多台湾筝友已经很熟悉了,在2010年,由樊慰慈教授为多声弦制筝创作的《夜魔》在台北市国家演奏厅的筝乐音乐会上就进行了首演,得到了一致好评。《夜魔》一曲传到大陆之后,也成为学习多声筝的筝乐演奏者必弹的一首曲目。随后的2011年,李萌教授所创作的《八面风》也在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的晓峰音乐厅进行交流与演出。可以看出,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会大大增进彼此间学术的氛围,对创作理念和演奏技法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李萌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多声筝的研发与过程。其中针对民乐界古筝艺术的现状、传统筝是否需要改造、改革古筝的主导理念和多声筝研发的原因和过程四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论述。
接着,在第二部分——多声筝在现在筝乐的运用中,李萌教授结合近期她的弟子们演奏多声筝的视频资料,为大家列举了四个阶段中多声筝如何一步步改良和完善的。李萌教授的讲解和弟子们精彩的演奏,使观众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上对多声筝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感受。最后李萌教授介绍了多声筝演奏的表演特性和目前多声筝的作品。
接着发表演讲的是台南艺术大学中国音乐学系主任郑德渊教授,他所演讲的题目是《梁在平筝乐的音乐审美》。这次发表人郑德渊教授是梁先生门下的得意弟子。梁在平教授为近代筝乐之一宗师,为台湾“筝乐的领航者”,自1945年留美期间展开了国乐筝乐活动的风尚,来台定居后献身于国乐与筝乐的推展,创作了43首古筝新曲,开启了“琴韵筝声”十六弦筝曲的先和,奠定了“筝乐之父”的先声。并就梁式筝曲演奏中的“韵”、“吟诗式的旋律与节奏”等特点为大家进行细致深入的讲述。
针对演奏者如何诠释梁式作品,郑先生列举出了三点“统一”:
一:忠于原作与表演创作和自身创作型发挥的的统一
二: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三:表演技巧与艺术表现的统一。
最后,郑教授对梁式筝乐创作、 立美意向的选择性 和艺术形态塑造的引发性诸多问题上为大家做了概况。
相关阅读
【天下筝人】李萌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