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第一名曲《渔舟唱晚》为临清名家创作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央视一套天气预报背景音乐《渔舟唱晚》已有“百余岁”。很少有人知道,这支家喻户晓传播海内外的《渔舟唱晚》,竟然出自临清市金郝庄镇金西村的金灼南之手。

 

  临清东北的金郝庄镇,几百年来孕育出无数的书法家和古筝家。古筝演奏传统由来已久,现据艺人年谱追溯,这一带的古筝即以声纯韵正而闻名,世称“金派”,距今至少有二百年的流传历史。
 

  清末,为鼎盛之时,“全村有掐筝者10余名”,其中以金灼南成就最著、声誉最隆。他以其文雅、洒脱、朴实、细腻的风格在筝坛独树一帜。凡闻其演奏者,无不为那深邃幽旷的音韵、细腻迷人的情趣所陶醉。

 

  传说

  抱筝寻友成就一代名师

  一曲古筝抚平一场争执

 

  金灼南,又名葵生,号秋圃居士,1882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音乐世家。其祖父、父亲酷爱音乐,擅奏多种乐器,家中藏有大量书籍及筝、琴、琵琶、三弦、胡琴、箫等乐器。金灼南受家庭熏陶,自幼习字学筝,勤学苦读,博览群书,并对筝学、律学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先后精读了“减字谱”、“工尺谱”、“简谱”等。

 

  据临清政协的王明波介绍,金灼南有一至亲,系清末进士,曾任朝臣,还乡后食宿金家。他带回大量书籍,其中有部分音乐论著,如明代朱载堉《吕律精义》等,这些书对金灼南助益颇大。他18岁时考取秀才,科举废除后,在家乡教授私塾,不断研究古筝技艺。少年时代因其勤学苦练,所以无论家传筝谱还是民间流传的筝曲,他均能演奏自如。青年时期,他抱筝外出,遍及江南数省,寻师访友,博采众长,使其筝艺日趋成熟,名传遐迩,遂成一代名师。

 

  “新南村中街的一片空地原是村中最繁华的集市,曾是金灼南和村中古筝艺人常切磋的场地。上世纪50年代,无论严寒酷暑,村里每逢集市他们总是尽兴而弹,陶醉而归。也正是在金灼南的影响下,很多人成为古筝爱好者,李世珍、许泽生均与之切磋畅谈过。
 

  金灼南的外甥许泽生(已去世)回忆说,有一次,集市上两个人因下棋发生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这越发引得两人争吵不休,脸红脖子粗,几近出手。这时,传来古筝声声,悠扬动听宁静而祥和。围观的人,呼啦一下全都被吸引过去。只见70岁的金灼南,身着长衫,手掐琴弦,宁静、优雅又斯文。就这样,一场不小的风波,被金灼南先生的琴声抚平了。
 

    从此,新南村集市上的古筝弹奏就成了当时难得的艺术风景,也吸引了不少人参与其中。时光流转,故人已去。但这段故事成为当地纪念金灼南先生永远的佳话。

 

  成就

  古朴典雅 古筝演奏自成一派

  切磋技艺 创《渔舟唱晚》名曲

 

  临清古筝民间艺人李克超介绍,金派演奏风格古朴典雅,声纯韵正,运指方面“肉甲并用”,效果则“重而不噪,轻而不浮,急而不促,徐而不弛,疏而有味,断而似连,刚柔相济,清浊协调”。在点、按、吟、揉方面均具独到,因为他的演奏为掐筝,所以弹奏音效有颗粒状、金石豪放音,为同行所青睐。他所使用的古筝不同于现代古筝,为13弦,琴状前宽后窄。

 

  同时,金家藏筝谱《筝谱集成》,该谱系民间公尺谱抄本,成集于清同治十二年,有《双板》和《三环套日》《流水激石》等二十余首作品。

 

   1912年,他根据筝曲《双板》《三环套日》《流水激石》编创成一曲,取名《渔舟唱晚》,被公认为海内外名曲。1937年前,金灼南赴京与当时古乐界颇具盛名的娄树华先生,在“道德学社”相识,并携琴切磋筝技。后金灼南用工尺谱,开了《渔舟唱晚》的首段,不久因“七七”事变,金返回山东,原订灌制唱片的计划也未能实现。

 

   晚年,金灼南不顾年老体弱,仍常为群众演出。初建伊始的山东电视台,曾录制播放了他的《渔舟唱晚》等曲目。

 

  传承

  著书育人 金派古筝再发新枝

  醉心研究 学习传统名曲技巧

 

  1959年,金灼南在山东省艺术专科学校(今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古筝,并兼任美术专业书法课。

 

  金灼南对学生总是循循善诱,每讲一曲总要亲自演奏数遍,悉心传授。他从不保守,鼓励学生广学众家之长,开阔艺术视野,不囿于门户之见。其学生许凤仙回忆,他关心后辈,珍惜人才,更加关注金派古筝的承传。

 

  为使筝艺流传后继有人,金灼南系统整理了大量筝曲,撰写了《论筝学知识》《古筝教材》《筝学探源》《书法论丛》等专著。其中《筝学探源》是金灼南汇集6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而写成的一部珍贵的筝学论著。

 

  此外,金灼南家藏的筝谱《筝谱集成》,是中国少见的清代民间工尺谱抄本,共收集筝曲29首,谱前撰有“筝论”。金先生将古筝学中的源流、构造、音响、律吕、调式、协律、旋空、音节、指法等细心研究编成教材,毫无保留地奉献于社会。

 

  如今,金先生早已驾鹤西去,但在他生活过的这片热土上,却涌现了一批古筝新秀。李克超就是其中一位。    

 

  现年32岁的李克超是临清市金郝庄镇新南村农民,民间古筝艺人。他的家距金灼南先生的老家只有三、四里地。其高祖父李守诚为清朝宣统恩贡生,曾是金灼南的幼学文化教师。

 

  受家族的熏陶,李克超自幼酷爱音乐,特喜古筝。为能承传金派古筝的精髓,二十多年来,刻苦钻研并遍访名师,拜在金灼南外甥许泽生的门下,历经磨难,终于学有所成。他现为中国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优秀考级指导教师,上海音乐学院校外优秀考级指导教师,山东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

 

  李克超的老家临清市金郝庄镇是山东筝乐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古筝演奏传统。多年来,作为出身于农民家庭的李克超,痴迷于古筝艺术,特别醉心于“金派”艺术的研究和整理。

 

  独奏曲《渔舟唱晚》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受到中外音乐界公认的中国传统筝曲中的一首经典作品。长期以来,作为中央电视台一套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渔舟唱晚》的旋律更是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

 

  如今,《渔舟唱晚》已成为中国古筝界的第一名曲,为了深入研究金灼南原曲,五年来,李克超多次去南京、济南、浙江等地搜集金先生的资料,拜访了金先生的学生、金先生在外地的后人及家乡尚健在的民间筝人,孜孜不倦地学习来自老家的《渔舟唱晚》《双板》《流水激石》《穿花蜂》等传统名曲的演奏技艺。如今,他每天都坚持弹奏金派的《渔舟唱晚》。


  延生

  申报省级非遗

  打造古筝第一名曲

 

  资料显示,1957年,金灼南受聘为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同年,与李华萱、刘玉轩、詹秋、张育瑾等人筹建了“琴学研究会”,挖掘、整理民族传统音乐,并教授学员。1959年,当选为山东省政协委员。

 

  李克超告诉记者,《渔舟唱晚》系1912年辛亥革命后,“推倒满清帝制的时候,金老欣望中国有了转机,借着渔人的幸福生活写的。根据老八板的部分音调,扩展为三大段,把各种技巧手法运用于此曲之中。首段描写渔夫在夕阳晚照的时候,风清浪静,市鱼沽酒,既醉且饱,扣舷而歌,有悠然自得的意致;二段写回忆封建专制的时候,受到的压迫摧残,有伤感的情怀;三段描写天空地阔,鸢飞鱼泳,仰观俯察,触景生情,有兴致活跃的景象;末段以潺湲流水作结”。在金先生遗存的四份该曲“附记”手稿中,有着相似的记载。

 

  如今,李克超组织成立了鲁西筝会,该市还以《金灼南古筝艺术与〈渔舟唱晚〉》为专题,申报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桢 王会 刘旭东)


   相关阅读

 

  【新闻】《渔舟唱晚》传承经典 临清古筝声声传风雅

 

  【新闻】王中山与筝童“渔舟唱晚”顶级古筝盛宴绍兴上演

 

  【新闻】第二届“民族之声”大赛 《渔舟唱晚》获金奖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