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曲
弦·谈第一百零六期《蓝调古筝》
艺术家:未知
编辑于:2017-08-03
1997年3月,北京的 keep in touch 酒吧里,中国古筝演奏家王勇先生和美国布鲁斯吉他演奏家steve blailock 即兴演奏了一小时的蓝调音乐。两人就这样不紧不慢的把两件文化、历史背景完全不同的乐器捏在了一起。这次现场的即兴录音被个人厂牌“有待唱片”以限量卡带的形式地下自主发行,名字就叫“蓝调古筝”,当年只有在“有待唱片店”才能买到。 蓝调音乐是爵士、摇滚的祖先,原本是美国早期黑奴在被奴役时用来抒发内心心情的音乐,在演唱和演奏时喜欢大量使用蓝调和弦,使得整个音乐听起来充满了压抑以及不协和的感觉,这种音乐听起来十分忧郁(在英文中,blue也代表忧郁)。蓝调音乐始于美国南部,是当时黑人奴隶在劳动闲暇时对自己生命不公的一种呐喊,以及表达思乡之情的音乐。音乐的节奏相对自由,多以切分、休止、符点等节奏为主,弱化掉规整的重拍,把重音落在中间的强拍上,产生摇摆的感觉。 早年,喜欢中国摇滚的人大多都知道王勇先生,作为曾经和崔健、唐朝一起开创中国摇滚黄金时代的老炮儿,他在圈子里有个鲜明又有趣的身份,即弹古筝的人认为他是玩摇滚的,而在摇滚圈一提起王勇的名字,大家便知道说的是那位弹古筝的大帅哥。他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希望做一种世界性音乐,摇滚和中国民族乐结合起来一定可以做.......。”摇滚和古筝,就这样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声音。 虽然都是摇滚,中国的摇滚和西方摇滚在音乐上有巨大的差别。这个差别是复杂的,其中有一个核心的东西,西方摇滚里面有一种“布鲁斯”的传统。而这种“布鲁斯”的传统,又和摇滚与骨子里的“黑”有关系。骨子里包括了“黑人的痛苦”与“殖民的挣扎”有关系,这是和美国自身的历史和民权问题缠绕在一起的。摇滚里的“布鲁斯”传统,来源于黑人被压迫的痛苦,那种拉长的呼喊式的唱法,三连音空出中间一个音之后,形成摇摇晃晃的律动感,这些声音里蕴含着痛苦和欢乐。 而在中国,摇滚乐里没有“布鲁斯”的传统,它是一种音乐元素。 一份调查分析,以1986年-2000年为界限,选取了50首具有代表性和在时间跨度上较为全面的中国摇滚歌曲为研究对象。发现歌词中积极词汇出现率为47.2%,消极词汇出现率为52.8%,二者仅相差5.6%,可见在这一时间段,中国摇滚主要以消极和积极并存的矛盾情绪为主。 这个时间段里的中国摇滚代表乐队的乐手很大一部分来自演艺家庭,从小接受父母、亲戚的艺术熏陶,或者接受过专业的艺术培训。以王勇和崔健为例,王勇的父亲王世璜先生是当时筝乐领域的领头人,王勇自小在学院里长大。拥有天然的优势,自小就跟随各大名家学习古筝,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后还曾留校做过老师。而作为部队大院的孩子,崔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他说:“小时候觉得特幸福。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特高兴。老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受苦,自己没挨过饿,没吃过食堂。” 80年代,摇滚音乐刚刚从西方传播到中国,起初接触中国摇滚音乐的观众,大多是先进的知识青年 和在华的西方留学生。从社会阶层分布上来看,这些摇滚观众中的一部分大多来自于中上阶层家庭,拥有良好的政治或经济背景,部分来自中产工人家庭,摇滚音乐主要盛行地区是北京和西安。可见这一阶段的摇滚观众主要来自大城市、家庭优渥的中上社会阶层的青年群体。 这种音乐形式在两个国度的生长环境、文化背景、政治背景完全不同,必然导致中国摇滚和西方摇滚产生巨大差异。 他们手下建构出来的音乐,是自小受到的音乐启蒙和生活对他们的影响,这个框架是他们在小时候就形成了。在后来的时代,延续了下来。中国摇滚中存在的“民俗”,比如红极一时的“西北风”,是他们在那个年代兴起的“寻根”热潮过程中,用他们最擅长的素材和方式来表达。 因而中国的摇滚和西方摇滚在根上是不同的。 这场演出里,两个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的音乐人,在不同文化背景中诞生的音乐,中国音乐和美国布鲁斯,王勇用特有的中国音律融合布鲁斯节奏,与吉他碰撞出萌芽时期的中国即兴音乐。参考文献:1、《中国“民谣-摇滚”中“青年主体”的流变》(1986—2013),王翔,上海大学。2、《中国两代摇滚文化、群体与行动变迁》,栾青林,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总第141期。3、《古筝艺术流行化现象与发展研究》,习媛媛
1997年3月,北京的 keep in touch 酒吧里,中国古筝演奏家王勇先生和美国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