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王英睿
黄长富(1913-1991),澄海在城人。自幼喜好琴棋书画,酷爱潮州音乐。16岁受汕头筝家李友裕启蒙, 学会潮州筝轻六、重六、活五、轻三重六、反线诸调弹法;后拜洪如炎为师, 日夕勤奋演习,尽得李嘉听派薪传。
20世纪30年代,筝乐的传承主要在各地民间,乐社便是其中之一重要场所,合乐是最重要的一种演奏形式。传承者多为业余乐手,且一人能演奏多种乐器,黄长富便是典型代表。
当时,他在澄海遏云乐社,习筝之余,兼学琵琶、扬琴、笛子、椰胡、以及二弦、唢呐诸乐器,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各种乐器的功能技法。他经常与各地名乐师会乐,熟谙诸家风格,积累了丰富的音乐词汇与合奏经验,与人合乐时得心应手,妙句连珠。
比如,与弦乐合奏中, 他常用“点滑音”(将“3”按至“5”,“6”按至“1”等),以一个“过程音”来代替原位音,使音韵富于变化,引人入胜。常有乐友慕名而来,尽兴而归。
筝艺炉火纯青 创新源于继承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黄长富在“澄海五金家用电器厂”工作期间,任澄海县民间音乐研究组首任组长。工作之余,他带领首批40多名成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潮乐、汉乐演奏,有潮剧、汉剧表演;每逢大节日,锣鼓标旗大巡游,张灯结彩演大戏;开展对外交流活动,与外地筝家切磋琴艺,全身心投入继承和发展潮州音乐的实践活动。
1962年,黄长富结识曹正教授,通过南北筝乐交流,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音乐语言和演奏技法;加之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演出活动,参与剧本的改编、配曲等积累下来的丰富的潮乐词汇和演奏经验及其社会实践,这一时期,先生创作了一批具有时代气息、潮韵浓郁的作品:如《园林春色《炼锄乐》《话丰年》《晒谷场上》《清窗晚奏》等。
基于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精湛的演奏技艺,先生敢于探索大胆尝试。比如,演奏技法上吸收扬琴“三点一”的催法;把“双按音”中的“双凡”扩大到“双乙”、“双尺”(活五);用勒弦(历弦)和劈、大搓等指法解决演奏中出现的“逆指”。
具体到乐曲中,最为人熟知的则是《浪淘沙》一曲。潮州乐曲《浪淘沙》原是58板轻三六调,通过长期的演奏实践, 黄长富首次将其改编为轻三重六调,为人们提供了潮乐调式相互变化的可贵借鉴。先生还自创套指式义甲,大大改善演奏传统曲之音色。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先生应汕头人民广播电台之邀,先后录制《浪淘沙》《大八板》《粉红莲》《柳青娘》《寒鸦戏水》《昭君怨》等一批潮州筝曲与细乐曲,为后人留下宝贵的音响资料。先生为弘扬传承传统音乐不遗余力,尤其是在80年代末,虽已年届古稀,身体大不如前,但深知传承之责刻不容缓,坚持熬夜自录几十首筝曲。
“黄家”可谓潮筝世家。先生膝下两子四女、及年纪稍长的孙子、孙女,均得其口传身授。
长子黄辉远,1960年前后就读华南理工学院时,就已是该校民乐队队长,擅长古筝、琵琶; 长女黄冠英,60年代毕业于汕头戏校古筝专业;次女黄楚英,业余时间从事筝乐教育工作;外孙女蔡毅(黄冠英之女),1991年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古筝专业。现在广东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外孙女黄馥丽(黄楚英之女)亦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任职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起担任广东潮人海外联谊会理事,从事传播弘扬潮乐的具体工作。
下面请欣赏黄长富及其子女的演奏作品。
黄辉远演奏作品欣赏:
作曲:黄长富
编配:蔡树航、黄楚英
点击阅读原文: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