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谈筝论道第71期原文

《喜庆》

演奏:赵玉斋



谈筝论道第71期原文


赵玉斋与山东筝派艺术传承、发展及创新  


作者:高亮


        内容提要:本文以山东筝派艺术的传承为研究基础,以著名筝乐艺术大师赵玉斋先生的艺术创造为切入点,通过多年来作者本人在山东筝派艺术传承方面努力研究的结果作为附证,着重论证山东筝为代表的中国古筝艺术在新时期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山东筝派、赵玉斋、创新、发展

 

        前言:

        据相关文献记载,筝距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秦朝之前“筝乃五弦筑身也”。至汉魏晋时期,筝逐渐改制为九弦、十二弦。唐、宋时期出现的十三弦筝,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曾有著名诗句“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为证。期间,筝随之流传到了相邻的日本、朝鲜等国家。明清时期中国筝发展到了十五弦、十六弦,在音乐内容上又有了较为广泛的拓展。建国后,筝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发展到十八弦、二十一弦以及转调筝及多种弦制筝。筝随着历朝历代的发展,跟当地的民间音乐戏曲相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如山东筝、河南筝、浙江筝、潮州筝、客家筝、陕西筝等,著名筝家曹正先生1曾描述我国筝乐是“茫茫九派流中国”。


        中国筝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代代筝人勇于创造,开拓进取的积极努力和其中杰出代表的卓越成就。时代在发展,筝乐艺术也在迎接着多方面的挑战,只有对古筝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总结出不同时代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义,才能更有效的为筝乐艺术的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一、山东筝派概述

        山东筝派是中国重要的筝乐流派之一,据《战国策》记载,山东地区“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筝”,说明古筝在山东地区的流传和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山东筝流传于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等地区,这里隔黄河与河南省台前县相望,弹筝风格也有很多交流融合,所以山东筝派和河南筝派也经常被统称为中国“北派筝”。


        山东筝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并创造、积累了丰富的演奏经验和手法。随着筝在山东的逐渐发展,尤其是明末清初,史料开始有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当时著名的弹筝人是黎邦荣(1854-1926),郓城县黎同庄人,他以教书为生,精通多种乐器,尤其善弹筝。据有关资料记述得知,其师傅是其舅父王乐涌先生(1820-1905),也正是山东筝派的奠基人之一,曾以开药铺为生,业余时间经常组织乡邻进行文艺演出,他自己善于弹筝,正是他把自己的一手山东筝乐技艺传给黎邦荣先生。黎邦荣的演奏据说铿锵有力,细腻传神。他为人坦荡,喜好交友,也经常将自己对筝乐艺术的理解与人分享。作为早期山东筝乐艺术杰出的演奏家和教育家,同时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代山东筝派代表人物,培养出不少出色的山东筝演奏家,如张为昭、黎连俊、张为台、张念胜、樊西雨、黄怀德等人,在家乡一带享有盛名,并为山东筝的传播做出了贡献。而在这第二代山东筝家之后,当代著名的山东筝派艺术演奏家、教育家,如赵玉斋、高自成、韩庭贵、张应易等人又将传统山东筝乐艺术推向了至高的艺术成就。


        解放后,山东筝得到了空前发展,这与几位先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赵玉斋先生1953年被聘到沈阳音乐学院任教,张为昭先生1956年被中央音乐学院聘为古筝教员,高自成先生1957年被西安音乐学院聘为古筝教员,韩庭贵先生1985年被山东艺术学院聘为古筝教员。他们的艺术事业与中国古筝专业艺术教育事业紧密结合,从创作到演奏再到教学,缔造了全新的时代。


        二、赵玉斋先生生平

        赵玉斋先生于旧历癸亥年(1923年)腊月生于郓城县陈坡乡,从幼年时期就受其父辈影响开始学艺,先师从于民间艺人石登岩、王尔敬等学习琴书、梆子戏等,并开始接触到各类胡琴和古筝等乐器。后又拜师于古筝名师樊西雨、黎连俊。1943年,拜著名“丝弦圣手”王殿玉为师,学习古筝和擂琴、高胡等乐器,后随师父走乡卖艺。1951年,赵先生在重庆技艺团工作,担任古筝演奏员。这时,他的演奏风格已经逐渐形成:在演奏前双手做欲弹状,收腹提气,精力集中。演奏中铿锵有力,紧劲连绵。他的弹奏技巧全面,特别是右手八度扣弦和小关节快速托劈等技法,气势恢宏,颗粒饱满,能强能弱,棱角分明,堪称绝技,至今仍少有人能及。赵先生左手擅长使用大幅度颤音,句尾常用曲折的大甩腔,一波三折,一唱三叹,他所演奏的山东筝曲可以说是气韵生动,韵绰繁星!


        1952年,赵先生在天津杂技团工作期间与王殿玉先生重逢,并共同参加了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也正是以此机缘,赵先生得到了筝界泰斗曹正先生和时任东北音乐专科学校(沈阳音乐学院前身)院长李劫夫先生2的认同。1953年秋,在曹正先生的极力推荐下,东北音乐专科学校商调赵先生来校任教,在这期间经过几番周折,因赵先生的古筝技艺超群,为人坦诚,天津杂技团始终不肯赵先生调离,学院特委托当时任东北音乐专科学校人事科长的高梦柯先生3前去商调,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成功。


        由于当时东北音乐专科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促使全国两大古筝名师来我校任教,使得我院师资力量非常强大。赵先生来校以后整理古谱,编订教材。由于他是民间艺人出身,来院后便不断充实自己,先后跟张子敏老师、邱忠广老师、杜六石老师学习钢琴、乐理、音乐知识。赵先生不断提高自己来适应大学教学环境,1954年他在传统筝曲《四段锦》的结尾处大胆使用了双手和弦,开创了双手弹筝的先河,这一创举对于古筝乐曲的创作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得到了院长及筝界同仁的认同。随后1955年他深入生活从中创作了一首举世闻名的经典佳作《庆丰年》,在这部作品当中他运用了大量的双手演奏,双手的交替进行、模进、和弦对位和多种织体的伴奏,将双手的演奏体现得淋漓尽致,充分的表达了音乐欢天喜地、喜庆丰收的热烈场景。在《庆丰年》作品之后一大批的古筝新作不断涌现,如曹东扶的《闹元宵》、尹琪颖的《瑶族舞曲》、吕殿生的《英雄们战胜大渡河》、张燕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周延甲的《秦桑曲》等。


        1956年全国文艺汇演,赵先生演奏了《庆丰年》,时任中国音协副主席李凌看后给了极高的评价:“赵玉斋的演奏使中国古筝的演奏水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同年10月,赵先生随由我国对外文化协会中央文化局组成的21人中国音乐家代表团访问了北欧的芬兰、瑞典、挪威和丹麦四国,赵先生演奏了《庆丰年》、《汉宫秋月》、《高山流水》等古筝作品,使外国观众对中国民族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自来校任教以来,赵先生逐渐萌生了进行乐器改革的想法。特别是在接触到西方乐器以后,他总是希望有机会让古筝这件仁智之器从音量、音色上能够与西方乐器抗衡,并且进一步得以发展。1957年春,经过与学院乐器修造专业小组的研讨与协商,在崔作新、胡希文、张琨等一批优秀的乐器修造专家的帮助和鼓励下,赵先生在十六弦筝的基础上与其共同设计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台二十一弦筝。同年秋,赵先生于沈阳中苏友谊宫用此二十一弦演奏了《新春》。这一创造对于中国古筝艺术事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性意义。之后,他又开始将自己对于古筝转调困难的想法与乐器修造专业小组再次进行了沟通,经过反复试验,1958年秋,第一台转调筝问世。通过内设张力转移设置,通过预制,该筝可以实现至少三个调性的快速转调,堪称古筝乐器改革历史中的一座丰碑。


        为了适应增加弦数,加宽琴体以及增加双手演奏的多种需要,赵先生在义甲使用上也曾经进行了多种尝试,例如类似琵琶义甲的指甲外套、金属义甲与真指甲并用等形式,他都进行了尝试。


        1960年,中央音乐学院邀请赵先生兼任古筝教学工作,在这一阶段,他无数次往来于京沈之间,将自己的所知所学倾囊相授于那些求知的学生,如李婉芬、王莉、林坚、焦金海等。也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才为今天中国古筝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961年,全国古筝教材会议在西安举行,赵先生在会议中演出了《庆丰年》,技惊四座。与此同时,沈阳音乐学院的古筝教材也由此被全国筝界所认知。基于赵先生先进的古筝演奏技术、创编的优秀古筝艺术作品以及教材的问世,在沈阳音乐学院逐渐形成了著名的全国古筝育才基地,对后世古筝艺术发展影响深远。


        据赵先生回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是在1962年为周恩来总理演出,并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可即便是这样,赵先生仍是在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大量的研究成果在这一时期被付之一炬,他的身心遭受了重创。


        1979年赵先生终于恢复了在沈阳音乐学院的教学工作,在这一时期,赵先生的演奏和创作又进一步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也是在这一年他创作了名作《喜庆》和《难忘》等经典作品,并在“哈尔滨之夏”音乐会4上精彩演奏。


        1980年,赵先生参加了全国第三届音乐家代表大会,并当选为辽宁省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同年六月在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厅成功举办了“赵玉斋古筝、擂琴独奏音乐会”。


        1981年,参加了山东济南举办的由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一系列演出活动。1982年,北美音乐家学会出版了英文版单行本《赵玉斋的艺术生活》。1984年,赵先生在香港进行了一系列讲座和演出活动。香港著名学者陈蕾士教授公开在文汇报、大公报发表文章,赞誉赵先生乃“一代宗师,中国筝王”,至此筝王美誉响彻大江南北。


        于此之后,赵先生门下涌现出无数著名筝家:赵登山、杨充实、尹其颖、吕殿生、阎俐、叶申龙、丁伯苓、李连生、庄晨、张景霞、何宝泉、史兆元、陈安华、苏巧筝、王世璜、潘妙兴、李婉芬、王莉、林坚、焦金海、曾保翠、何成育、李柯、王刚强、张贵声、赵淑屏、娜仁格日勒、张树德(排名不分先后),都曾受到赵先生的悉心指导。除山东筝乐艺术风格之外,他们还从赵先生那里学到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古筝演奏技术。


        教学之余,赵先生在六十年代初期编辑了《筝曲选集》(1960)和《古筝曲选》(1963),其较系统地收录了山东筝的经典传统曲目,以及赵先生创编的十余首筝曲。继《庆丰年》之后,赵先生又有《工人赞》、《新春》等大量优秀作品问世。并在中国唱片公司灌制《四段锦》、《高山流水》、《凤翔歌》等唱片。


        1998年2月,赵玉斋先生逝世于沈阳。


        三、赵玉斋先生对山东筝派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赵玉斋先生的筝乐艺术之路,始终伴随着不断的思考和创造,在他辉煌的一生中,始终以将古筝艺术推向更高的艺术舞台,适应更多的人去学习和欣赏作为自己艺术创造的最终目标。


        首先,在赵玉斋先生的演奏生涯中,开创性的将双手弹奏纳入传统筝曲演奏,虽然这一创举在当时筝界也曾出现过一些不同的意见,却终以其演奏的实际效果博得了筝界同仁的一致认可,最终将古筝艺术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说到这里,我也想起了欧洲巴洛克时期的伟大音乐艺术巨匠--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5,这位伟大的音乐之父在世的时候,作为一位优秀的管风琴演奏大师被德国人熟知,他的演奏在今天看来,也是难以被超越的。可他的创造当然不是属于自己的天才,而是自文艺复兴至巴洛克音乐发展三百余年的时间里,无数伟大音乐家的传承使然。同样,一代筝王赵玉斋先生的双手弹筝,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但是这也正是基于山东筝派豪放的音乐风格和几代筝人的不懈努力与赵先生天才的创新相结合的产物,他的伟大建立在无数山东筝乐艺术大师的传承与发展之中,为中国古筝艺术发展史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从音乐内容出发,赵先生已经有意识的以西方音乐中能够与中国传统音乐结合的共熔点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从演奏技术到乐器形制改革,从琴弦到义甲,从工尺谱到简谱再到五线谱……他通过在专业院校教授课程的机会,努力从其他音乐类型中汲取滋养,努力发展古筝音乐所能够表达的艺术内涵,并加入新的创作思维,这对于民间艺人出身的他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在今天,很多音乐人甚至音乐家可能还在固守所谓的传统,可回望赵先生在短暂的几年中所做出的积极探索,也许在观念和意识上已经超越了今天的我们。虽然今天古筝艺术发展的步伐如此迅猛,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新技法新音色不绝于耳,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忘却当年赵玉斋先生用于创新带给古筝艺术的每一次提升,每一次升华。


        再次,从乐器沿革的角度来看,赵先生接触到的乐器种类繁多,对音色有不同的理解,这也是促成他不断进行乐器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感受到钢琴的超凡表现力以后,赵先生萌生了希望古筝能够最大限度的传达音乐内容的想法。这和当年西欧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大师肖邦、李斯特对钢琴的改革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增加弦数当然是重要的表现手段,但是更重要的是,赵先生是在保持古筝音响效果的前提下进行的一系列尝试,他对于音色的敏锐洞察力和对于古筝艺术传统意蕴的深刻把握,是一切乐器改革的基础。虽然转调筝由于内设的大量金属拉杆对琴体音色有些许影响,但瑕不掩玉,这一创新无疑是古筝艺术发展史中的一次良好尝试。


        第四,从音乐教育的角度来看,赵玉斋先生已经在其教学实践中纳入了练习曲的概念。由于其独特的演奏技法和双手演奏概念的雏形,在其教学中,已经开始对基本功练习有一定的重视。应该说,当时的中国专业音乐教育主要还是在借鉴以欧洲音乐教育为主的理念,民族乐器演奏的训练自刘天华先生的二胡练习曲以来,逐渐得到了更多国人的认可。而赵先生在当时虽然没有接触到这些中国民族器乐练习曲,但是鉴于他在学习的钢琴练习曲和其他西方器乐作品,他已经开始在教学中纳入了一定的基本乐段练习和练习曲雏形。这对于我们今天的专业音乐教育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当前对山东筝派艺术再发展、再创新

        笔者出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也就是那个被称之为“大跃进”的特殊历史时期。家父高梦柯爱筝且喜弹筝,受教于筝界泰斗曹正先生,跟曹正先生既是师生又是挚友、邻居。后我家又与赵玉斋先生居所仅一墙之隔,我幼年时期便得到这样难得的筝乐熏陶,隔壁的优美筝声不绝于耳,回忆起来,确是人生中少有的宝贵财富。偶尔能看到赵先生演出归来的场景,家人时常向我讲一些关于赵先生的故事,依稀往事历历在目。


        赵玉斋先生在沈阳音乐学院任教期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学院逐渐在业内形成了全国古筝育才基地。我作为改革开放后首位赵老师的全日制本科学生,在跟随先生习筝期间,系统的学习了山东筝的演奏技艺和演奏风格,深受先生对于古筝艺术创新的影响。


        如前所述,赵先生在对山东风格筝乐作品进行整理、改编方面卓有成就,而我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以山东风格筝乐艺术作为教学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与时俱进的在赵先生的创新思路上力求将经典传统山东风格筝曲融合时代的特色,服务于今日之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邀请著名作曲家为作品配以钢琴伴奏,增加可听性,适应当前筝乐艺术发展的速度。2014年以来,我先后创编新版山东风格筝曲《庆丰年》、《莺啭黄鹂变奏》、《山东八板变奏》,发表在国内唯一古筝专业刊物《秦筝》杂志;2014年6月,指导学生肖若楠在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厅首演新版《庆丰年》;2015年7月,指导学生黄子真在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厅首演新版山东筝曲《莺啭黄鹂变奏》,并指导学生黄子真、赵楚翘、孙铭艺三人同时首演新编三重奏版《庆丰年》;2016年6月,指导学生顾佳萱在沈阳音乐学院附中演奏厅首演新版山东筝曲《山东八板变奏》;2017年6月至年末,相继创编“山东风格古筝练习曲”十余首,在筝界赢得强烈反响。

    

        除创作方面以外,我继承赵玉斋先生的遗志,坚持认为想要对山东筝乐艺术进行深度发掘,更是要通过多种形式对其音乐内涵进行全方位的解读。2016年6月,在辽宁省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办的辽海讲坛上,我曾以《赵玉斋与山东筝派的传承与发展》为题,为来自全省的古筝艺术爱好者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解读;2017年6月27日,在沈阳音乐学院综合楼404观摩厅,我与学生们成功举办“山东筝人筝曲讲解与演奏”活动;2011年11月,在学院第二教学楼101教室,我与赵玉斋先生次子、山东筝人赵旭东先生共同策划并主讲“著名筝乐大师赵玉斋与山东筝派艺术”学术活动;2017年10月25日,在沈阳音乐学院综合楼一楼演奏厅,由我和学生们成功举办“曹正、赵玉斋记谱-高亮师生古筝传统经典名曲解析演奏会”;2017年12月12日,在沈阳音乐学院综合楼一楼演奏厅,我筹划举办“高亮古筝研究生纪念著名筝乐大师赵玉斋《四段锦》诞生63周年解析演奏会”。通过这些以山东筝派艺术为研究重心的活动,更好的让山东筝乐艺术被广大筝乐爱好者认可。


        此外,我又在中国民乐、中国古筝网、《秦筝》杂志以及业内网群发表了多篇关于山东筝乐艺术学术活动报导,如《不朽的山东筝》、《齐鲁琴韵奋逸响,筝人筝曲咏传承—山东筝人筝曲》、《琴心常相伴 筝声永相传—我的祖父山东筝家张鹤鸣》等;2003年,参与编辑著名筝家《赵玉斋诞辰80周年纪念文集--一代古筝大师,著名古筝艺术家赵玉斋先生诞辰八十周年纪念文集》;2017年10月,编著《曹正、赵玉斋传谱-中国传统筝曲选》一书,其中含有八首带有改编钢琴伴奏的传统筝曲作品曲谱,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2018年4月,创办辽宁古筝大讲堂并已进行了九期的学术讲座;2019年11月,在沈阳音乐学院国乐讲坛活动中主讲了沈阳音乐学院与山东筝派艺术;2020年1月,撰写的《山东古筝小史》一文发表在《音乐生活》2020年1期杂志。


         小结:

        山东筝派筝乐艺术的发展几乎代表了中国传统筝乐艺术的发展,在传承中重视创新,在创新中遵循传统。恩师赵玉斋先生对于山东筝乐的改革创新,时刻影响着我辈筝人不改初心,让古筝这件仁智之器真正被世人所喜爱,被时代所接受。赵先生对于古筝艺术的追寻探索,始终希望这件乐器的发展应该与时代紧密结合,这不光是赵先生个人对于古筝艺术事业发展的期盼,更是他奉献毕生心血工作的沈阳音乐学院鲁艺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赵玉斋先生对于古筝艺术事业的态度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不断学习,他的演奏成就和艺术造诣在今天仍很难被后人所超越,而其求真求新的艺术理念,更是值得我们延续和传承。近年来,随着古筝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古筝的风格性、流派性艺术特征也正在面临挑战。有人提出,古筝的流派性是基于旧时期,交通不便、语言不通而形成的地域特征,在今天已经不适合古筝艺术的发展。而我作为深受古筝传统艺术文化熏陶的筝人,却难以忘怀筝乐艺术的民族风格地方音韵带来的强烈震撼和冲击。只要古筝还称之为“古”筝,这份基于地方文化属性的民间音调和民族情怀就不应该被遗忘,“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鲁艺精神就不应该被遗忘。通过对于赵玉斋先生筝乐艺术的研究和对于山东筝乐艺术传承的发掘,笔者也在不断努力争取为山东筝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衷心希望山东筝乐艺术能够继往开来,历久常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筝艺指南》邱大成 著 北京华乐出版社 1999年

◎《古筝学习问与答》高雁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3年

◎“齐鲁筝派初探” 邱大成 刊载于《中国音乐》2003年1月

◎“天赋非凡 勇于创新--纪念著名古筝艺术家赵玉斋先生诞辰80周年” 冯光钰 

     刊载于《乐府新声》2003年第四期

◎“赵玉斋与山东筝派艺术”高亮 刊载于《艺术教育》2009年5月

◎“简述山东筝派的技法特征”崔洁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浅谈“北派”筝乐之山东筝” 张赵蒙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东北古筝传承与发展研究”高亮 刊载于《音乐生活》2016年4月


注释:

1. 曹正(1920-1998)古筝教育家、理论家、演奏家、中国古筝院校事业的奠基人,中国古筝一代宗师,中国音乐学院教授。


2. 李劫夫(1913-1976)吉林农安人。著名的歌曲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延安人民剧社教员,西北战地服务团、冀东军区文工团团员,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文工团团长,1948午后任东北鲁艺音乐部部长,东北音乐专科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教授、院长,中国音协第一、二届理事和辽宁分会主席。


3. 高梦柯(1928-2011)辽宁营口人,时任沈阳音乐学院人事科长、沈阳音乐学院院办、党办主任、教务处长、沈阳音乐学院领导小组副组长、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


4. 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英语:Harbin Summer Music Concert俄语:лето Харбин концерт)坐落于全亚洲唯一被联合国誉为“音乐之都”的中国哈尔滨市。与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广州羊城音乐花会并称为中国三大音乐节。哈夏音乐会始办于1961年8月,从1996年第23届开始,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


5. J·S·Bach:(1686-1750)德国巴洛克时期伟大作曲家,被誉为欧洲音乐之父。


相关曲目:

《美女思乡》演奏:赵玉斋


《鸿雁捎书》演奏:赵玉斋


《隐公自叹》演奏:赵玉斋


《叠断桥》演奏:赵玉斋


《莺啭黄鹂》演奏:赵玉斋


点击查看谈筝论道第71期导读


 

 

                               


评论0条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