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筝论道第79期
东北地方风格筝曲的发展历程
导 读
徐杰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东北鲁艺、东北音专古筝专业的设立,曹正、赵玉斋两位先生对古筝教育、演奏技术方面的合力贡献,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代古筝专业毕业生,使东北地区古筝事业得到了建设与发展;第一代古筝专业学生毕业后,继承和发扬了曹、赵两位古筝艺术家光辉业绩,扎根地方音乐,不断专研,努力创新,使东北风格古筝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几十年间,以阎丽教授为首的弹筝人,创作了40余首东北风格筝曲作品,并自成体系,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受到了弹筝人及古筝爱好者深深的喜爱。
谈到东北风格筝曲,不可不说其领军人物——沈阳音乐学院阎丽教授。
(阎丽教授演奏)
她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艺术类专业院校培养出的第一代古筝专业本科毕业生。1953年,考入东北音专附中,师从“筝界泰斗”曹正先生,受其影响,立志从事古筝教育事业。
(右下为曹正先生,左上为阎丽)
1956年升入本科后,阎丽教授跟随“中国筝王”赵玉斋先生系统学习山东筝派乐曲,其演奏技艺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艺术底蕴也更为深厚。她笃定“立艺立人”的艺术理念,构思古筝音乐作品的研究。
1958年,她随队到凌源县采风,一下子就迷上了皮影戏,她一边研究当地皮影艺术特点,思考如何将其应用到古筝演奏作品中,一边跟随当地艺人学习唱腔并参加演出。当时的戏班里没有女生,均由老艺人掐着嗓子演唱,阎丽教授用真嗓演唱的大悲调,在现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凌源采风的经历也成为了其皮影风格筝曲作品的创作源泉。
(曹正先生、赵玉斋先生、阎丽教授、叶申龙教授在沈阳音乐学院与学生合影)
阎丽教授的艺术生涯与东北地方古筝风格筝曲创作与发展进程密不可分。
1973年,沈阳音乐学院恢复办学后,阎丽教授着手进行古筝音乐作品的整理、改编和创作工作。最初作品为简单的民歌改编,经过不懈的努力,80年代后期开始陆续出品以东北音乐素材为背景的原创作品。40年间,她先后改编、创作了近30余首古筝作品,其中东北风格古筝作品就有26首,占现有东北风格古筝音乐作品一半以上。其早期代表作品《辽南情》《闹秧歌》《东北风》收录于1992年出版的《古筝教程》中,该教程是中国古筝领域最早出版的教科书之一,在全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1993年,担任北国古筝学会会长后,她带领辽宁省古筝界同仁,举办了各类音乐会、赛事百余场,极大的推动了东北地区古筝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东北风格筝乐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也步入了新的时期。
(1995年,北国古筝学会交流演奏会合影)
2001年,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古筝新作品交流会”中,阎丽教授创作的古筝三重奏《兰桥魂》首演并被评为优秀作品,被收录于2006年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出版的《新作品筝曲集》中。
(2001年全国古筝新作品交流会,阎丽教授发言)
《兰桥魂》的创作始于2001年,取材于二人转魏奎元和兰瑞莲的爱情悲情故事。乐曲注重对地方音韵的挖掘与运用,采用了辽宁地区皮影戏的曲调风格,同时在演奏技巧方面,在当时创新运用了“双手摇”再现主题音乐,用大段下行快速短音奏法烘托出夜晚奔跑的紧张气氛,使得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兰桥魂》既注重了传统风格的继承,又与现代音乐相结合,至今仍是一首演奏难度较高的古筝作品。乐曲初始创作为古筝四重奏的形式,后经过不断修改,形成现在出版的独奏和三重奏两种形式。通过编配钢琴、双排电子琴、MIDI伴奏,以及民族管弦乐队协奏等多种演奏形式,乐曲更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2011年,阎丽教授为了纪念故人创作了《忆》,该曲取材于东北民间音乐《大姑娘美》,乐曲充分运用古筝左手按颤滑揉的技巧,展示了一幅白炽灯下,形单影只,独坐空房,长相思念的画面。
201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东北风”筝曲与论文集》,这是国内出版第一部论述和汇编东北风格筝曲的专著,也是阎丽教授创作的巅峰作品的汇集。
书中收录了阎丽教授后期创作的大部分东北风格筝曲,风格韵味也多种多样,其中包括源自民间歌曲的《情戏春来》、秧歌曲牌《秧歌调》、戏曲形式的《辽南情》、民间音乐形式的《忆》等。其演奏技巧也有别于其他流派演奏风格,如:晚颤技法的运用,它是指右手弹出音后,在该音符演奏时值二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三后,左手施以重力度带有音头效果的颤音,通常与重颤音相结合,在二人转、皮影戏风格筝曲中较为常见。如:《辽南情》慢板中的,的第一个“la”音需在下滑后再施以“重颤音”技法,最后的“la”音也要施以“晚颤”、“重颤”技法,以凸显皮影调曲风。
2016年10月14日,《阎丽教授古筝作品师生音乐会》在沈阳音乐学院隆重举办。本场音乐会盛况空前,名家云集,沈阳音乐学院以及各兄弟院校的同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筝家、爱筝人士集聚一堂,阎丽教授携手她的学生和国际友人共同奉献了一台精彩纷呈的音乐盛宴。
(2016年“阎教授古筝作品师生音乐会”中阎丽携徐杰、徐佳硕演奏《辽南情》)
通过阎丽教授东北风格古筝艺术作品创作历程可以看出:东北风格筝曲,已经形成了独特风格韵味、演奏形式多样化、技术手段独树一帜的局面,它就像一支初开的迎春花,屹立于古筝之林。阎丽教授所倡导的以民间音乐滋养民族艺术,走民间与专业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是繁荣当代古筝音乐艺术发展的宝贵经验。通过阎丽教授及东北地区各院校各地区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东北风格筝乐艺术必将跨越白山黑水,更加绚丽的绽放于古筝艺术百花丛中!
(2016年,阎丽教授古筝作品师生音乐会合影)
就在2021年11月15日,在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承办的“一带一路”国际筝乐学术交流季”上,由于对中国古筝事业的特殊贡献,被授予“古筝艺术终身荣誉奖”。
阎丽教授现已86岁高龄,耄耋之年,仍不忘关注古筝事业的发展,她常说:刻苦出真知,辛勤结硕果,荣誉来自众人的信任,信任来自教书育人的无私奉献,奉献来自对事业的无限热爱,愿更多的古筝专业人员和作曲家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东北风格新作品。愿东北地区筝乐更加繁荣昌盛。
衷心祝愿她老人家身体健康、长寿!
点击查看相关音频:
点击查看相关视频:
人物简介:
阎丽,古筝教育家、理论家、演奏家。中国音协古筝学会及中国民管古筝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古筝山东筝派传人,沈阳音乐学院古筝专业教授,从艺69年、从教64年。专著《古筝教程》荣获国家教委优秀教课书二等奖,《东北风筝曲与论文集》和CD成为首个东北风格古筝音乐专辑。主要音乐作品有《辽南情》《兰桥魂》《欢乐秧歌》《情戏春来》《东北风》等八十余首。其中,《兰桥魂》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召开的新作品大会上被评为优秀作品,并被收入《古筝优秀新作品集》《情戏春来》《句句双》分别获得华乐大典古筝国际交流活动颁发的中国原创古筝作品四等奖和优秀作品奖。发表学术论文有《古筝弹奏中的紧张与放松向题》《论筝的颤、按、滑、揉音奏法》《论东北、山东、潮州、河南地区筝曲演奏风格特点》《论赵玉斋大师演奏艺术》《古筝在东北地区的实践与回眸》以及《古筝弹奏力度,音色,如何防止职业病》等。因在古筝学界的特殊贡献,中国民管学会、中国音协授予“古筝艺术终身荣誉荣誉奖”。
徐杰,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委员会会员、深圳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深圳古筝学会会员。
出生于古筝世家,自幼母亲阎俐教授学习古筝。曾师从著名筝家赵玉斋教授学习古筝,1983年开始从事古筝教学, 发表的论文有《古筝演奏家、教育家赵玉斋先生》、《赵玉斋的演奏艺术》《东北筝乐的历史与发展》,2005年编写了《少儿古筝教程》,作品有《兰桥恨》《句句双》《忆》、《情戏春来》音乐作品和CD。与阎俐教授共同出版了《东北风筝曲与论文集》和CD成为首个东北风格古筝音乐专辑。2018年,参加“盛世华筝”古筝新作品比赛和华乐大典古筝国际交流活动,和阎丽教授共同创作的《情戏春来》《句句双》分别获得中国原创古筝作品第四名和最佳传统风格作品奖。
魏巍,沈阳音乐学校教师,民族音乐学博士(PH.D)在读,美国Mcnally Smith college of music访问学者,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员。六岁起跟随阎丽教授习筝,于1987-1989年跟随赵玉斋先生学习,1992年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古筝专业学习,先后师从张景霞教授、高亮教授、杨娜妮教授,1998年入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民族民间音乐专业学习,师从杨久盛教授、李玉珍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音乐史论、民族音乐理论教学工作。后取得古筝演奏专业艺术硕士学位,现就读于泰国Bankok Thonburi university民族音乐学专业。作为青年古筝演奏家,艺术足迹遍及美国、俄罗斯、东南亚各国,曾先后举办以及参与各类多元音乐活动,创作东北风格古筝独奏曲《落花》等,并先后在《秦筝》杂志、“中国古筝网”等发表多篇筝乐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