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罐头流水线现象”随想(作者:高百坚)
“罐头流水线现象”随感
田青先生言:古琴的谱子,传统上是只有音的高低,没有音的长短。所有的节奏,所有的乐句,所有的韵味,都靠演奏家自己去体会,自己去创造。
有人认为:田青先生的音乐观属于理想主义的学术观点。我不敢苟同。田青先生的铮陈时弊,古琴也好,其它民族乐器也罢,照谱演奏,乐器只能永远机械地演奏"别人的音乐",成为一个"发声"的工具,有音乐,缺内涵!
传统音乐的特点“死谱活奏”,以潮乐二四谱为例,一字二调,通过演奏者的读谱生韵、二度创作,突出腔韵变化,抒发个人的情怀,发挥演奏者的个性化演绎,让人从中感受到仍然活着的,跳动着的传统文化脉搏。
田青先生曰:“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时候,这个过程就是以大为美,以机械化的东西为美,以科学的东西为最高,所以这么一个时代造成了我们这些音乐学院每年像流水线一样培养学生,培养出一批罐头歌手。……最简单地讲,科学与真善美有密切的关系,但是,还是有分别,科学主要是求真,宗教是求善,艺术是求美。”
“罐头“二字,耐人寻味!无庸置疑,“罐头歌手”是音乐学院流水线培养学生的产物,是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但“罐头歌手”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其实,“罐头流水线现象”不仅仅存在声乐教学中,也普遍存在传统古筝的教学和演奏中!以山东筝名曲《汉宫秋月》为例,赵玉斋、高自成、韩庭贵三大师,筝风不同,韵味各异;听惯国内流行的,根据郭鹰先生传谱整理的《寒鸦戏水》,再深入潮州本土采风,往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人各一谱,句逗不同,技法不一,家教导这才是传统古筝流派的魅力所在!如果按学院以标准、规范的体系化教学为模式,定谱定指法,据谱习奏并推而广之,罐头筝手的批量产生就不足为奇了。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