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吟杯”归来的思考
第九届“芳吟杯”期间,我有幸受邀参加评审,与来自全国各地筝家会乐论道,从中引发了对古筝现象特别是传统筝乐传承的文化思考:
①要重视钢弦筝教学和演奏。钢弦筝与与尼龙弦筝的演奏法不同,各地方流派在配弦、张力、音色、音质的要求也有较大差异。弹奏传统筝曲不用钢弦筝,很难将地域风味和各自的做韵技法准确和地道的演绎。无庸置疑,自尼龙弦筝问世,钢丝弦一度被边缘化,这是传统筝乐传承的一大误区。在以一米六三尼龙弦为主导的中国古筝大环境中,钢弦筝要得到充分重视。专业院校要把钢弦筝纳入古筝专业的课程中并落到实处。
②传统筝乐教学要突出地域风韵。要强调体系性技巧的原样传承。
③传统筝乐根在民间,花开田野,妙在神韵,学贵熏陶。专业院校的传统筝乐三、四、五代传手们要走出校园,面向田野,感悟音韵,完整、准确地传承地域传统筝乐文化。
④传统筝乐学习要循序渐进,不要“食不到三块豆干就要上景棚”。以潮筝为例,轻、重、反、活诸调的特点和相应技法、“缭舵”没还弄清楚,掌握好就弹多调联奏,把“出水红莲”演绎成“水中疯牛”,这是传统筝乐传承的误区!
⑤要敬畏传统,学好名曲,传承经典,不要随意对传统金曲动外科手术!
⑥音乐是听觉艺术,不是舞蹈!古筝舞台表演的一切肢体动作都要合乎乐曲的逻辑、情绪、情感,不搞程式化!多余的动作都是哗众取宠!
⑦筝人要加强文化修养,走出重技术,轻文化的误区。文化底蕴浅薄使很多筝手技法娴熟但音乐理解力差,音乐形象僵硬无光彩。文化积累的深度决定古筝艺术的高度!
⑧当前,中国古筝演奏队伍浩大,理论建设滞后,真正潜心研究筝乐理论的寥寥。为了学业,评职称,写论文,出专著,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也有部分文论、专著粗制滥造,错漏百出,有一些甚至是常识性的错误。呼吁同仁,平时要多读书,勤积累,常动笔。写作时要严谨细致,切莫“剪刀一剪,糊浆一粘,大名一签,豪文一篇”,要对自己负责,给后人留下完好的筝乐文献资料。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