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谈筝论道第52期导读

谈筝论道第52期 

曹东扶板头曲音乐风格与文化精神研究 

作者:冯彬彬

导读:冯彬彬




明代在河南民间流行着一种弦索乐,它是以筝、琵琶、三弦、月琴、软弓京胡、二胡、檀板等乐器演奏的合奏曲,同时也可以用筝、琵琶、三弦独奏。这些弦索乐曲称为板头曲。


流传下来的板头曲,有些旋律很单调,没有经过加花润饰;有些工尺谱已是残缺不全。在板头曲的合奏中,每位演奏者都按照工尺谱弹奏,对于单调乏味的旋律加花润饰。对于不完整的工尺谱进行补充、修订,但这都是取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大家都会按照这种被加工、润饰过的旋律去演奏。


过去,艺人在一起既合奏板头曲,又唱大调曲子,因此很多艺人既是大调曲子的演唱者,又是板头曲的演奏者,他们自然地将筝大调曲子的演唱艺术融进板头曲的演奏中。筝无论是合奏或伴奏,它的音色很美,表现力强,同时又善于吸收姊妹乐器的演奏艺术之长,在众多的乐器中脱颖而出,因此,板头曲的合奏逐渐发展成为筝演奏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独奏曲。


曹东扶是板头曲传承者中的领军人物。他继承前人的成果不是机械模仿或依样画葫芦,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艺术上的再创造,他的演奏茂密华美,又富于歌唱性,音乐风格高亢豪放,又含蓄细腻。因此形成了他独特风格的“曹派古筝艺术”。


河南板头曲的旋律、结构与流传全国的器乐曲牌《八板》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一部分曲目是在《八板》旋律基础上加花变奏;另一部分曲目只在结构上套用了《八板》,旋律与《八板》没有关系,为重新创编曲调。《八板》的结构为每个乐句8板(小节),全曲8个乐句,但唯有第五乐句为12板,全长68板。来自《八板》的河南板头曲结构称为八板体的68板,只在结构上套用《八板》的板头曲结构称为68板体。


河南板头曲中有慢板和快板两种板式,以2/4拍记谱,板即强拍。然而慢板和快板与速度的慢、快是有区别的。所谓慢板是指在全长68小节的板头曲中,在强拍上打一板,即每小节一板一眼,全曲68板;快板是指全长34小节的板头曲,每小节打两板,即有板无眼,全长仍为68板,需反复演奏一遍。在慢板和快板板头曲中各有速度不同的乐曲。


板头曲中有体现其风格的几个特性音:4、7、5、i


4、7各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用它们的原位,另一种是用变音。4、7用作变音时,多奏成颤音,其实际音高接近各自上方二度的音,在吟弦的过程中有逐渐下滑的趋势,下滑的幅度很小,不到小二度。



板头曲中很多5音和i音不用空闲弹奏,而是将3音和6音按弦弹奏,其标记为。如356i这样的音型中,5音由3音按弦弹奏,i音由6音按弦弹奏,使3到5、6到i的衔接无痕,更有韵味。




板头曲中有一些独特的演奏技法,如悲壮苍凉的大颤、缠绵悱恻的小颤、含放兼容的剔打,激昂奔放的长摇(密摇),凄楚委婉的游摇(是曹东扶专为演奏悲哀旋律而设计的)、波折起伏的揉弹间奏、忧伤愁肠的回文音等,将板头曲的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曹东扶传承板头曲的过程中,深感丝弦不能很好地表现揉、颤、按、滑的韵味,于是在1938年他将筝的丝弦改为钢弦(当时没有古筝钢弦,就用军队扔弃的电线芯作筝弦),使音色明亮清脆,大大增强了吟、揉、按、颤的音韵。在他进行筝曲创作过程中,16弦筝已不能满足新创筝曲的需求,于是1955年他对筝这件古老的乐器又一次进行了改革,将筝原来的16弦增至18弦,高、中音筝弦采用扬琴钢丝弦,低音筝弦采用扬琴金属缠弦(此时仍没有古筝钢弦),使高、中、低音之间弦的张力均匀,在音色、音质、音量等声学品质方面衔接自然,过渡无痕,增加了声音的厚度和穿透力,及音色由明亮逐渐趋于浑厚的对比性;加长共鸣箱,扩大音量;将筝的有效发音长度(雁柱到岳山)做了合理的设定……


曹东扶创作的筝曲作品有《闹元宵》、《刘海与胡秀英》、《变体孟姜女》、《变奏秧歌》等十多首,其中《闹元宵》已成为经典。他的每一首创作筝曲都是经过自己的千锤百炼,因此他是将创作和演奏集于一身完成的。


曹东扶传承的板头曲内涵体现出的文化精神表现在“崇高人格的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乐观的生命意识”、“‘和’、‘礼’、‘仁’的儒家思想、反封建意识和文化传承的功能。


曹东扶对板头曲的传承,不仅仅是演奏技艺的传承,更是对其内容、精神、价值的传承。他对板头曲的继承和发展,体现出了他的文化自觉、人文精神、人性深度、艺术境界、思想高度和价值追求。

 

人物介绍


冯彬彬, 郑州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古筝专业教学,曾兼任《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欣赏》等课程的教学。


自幼随姨母曹桂芬女士习筝,作为曹东扶先生的嫡外孙女,较好继承了曹东扶所传河南板头曲风格,是河南筝派曹东扶古筝艺术的第三代传人。


河南省音协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河南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琵琶演奏家曹桂芳女士,已故著名古筝大师曹东扶先生的长女,幼年随父学弹筝,后又随父专攻琵琶演奏。此外还曾师从著名琵琶大师张萍舟和杨少彝学艺。

曹桂芳演奏的河南板头曲,完整地继承了曹东扶先生琵琶演奏的精髓与神韵,演奏风格雄浑苍劲,古朴典雅。生前任职于河南省开封市曲剧团,担任音乐设计和琵琶伴奏。

曲目欣赏:


琵琶板头曲《慢吟》:演奏曹桂芳

《慢吟》内容简介:表现了古代文人吟诗作赋的情形。


琵琶板头曲《唧唧咕》:演奏曹桂芳

《唧唧咕》内容简介:欢快的旋律“描摹”出一幅群鸟争鸣的“晨景图”



琵琶板头曲《寒鹊争梅》:演奏曹桂芳

《寒鹊争梅》内容简介:寒冷的冬天,喜鹊在梅花的枝头上欢快飞舞,给宁静的大地带来了生机。乐曲以打音、擞音、泛音和各种滑音等技法,形象描绘出喜鹊拍打着翅膀飞鸣的各种声音和姿态。


河南板头曲《闺中怨》演奏:冯彬彬

《闺中怨》内容简介:乐曲描写在封建制度下,女子婚姻不自主,择婿不自由,只能躲在闺房中发泄自己的怨气。


河南板头曲《上楼》演奏:冯彬彬

《上楼》内容简介:乐曲内容取材于《西厢记》,当红娘得知老夫人同意崔莺莺与张君瑞的婚事,高兴地跑上楼去,把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报与崔莺莺。乐曲旋律欢快、跳跃,描绘出红娘的伶俐与机智。


河南板头曲《下楼》演奏:冯彬彬


河南板头曲《怡红恨》演奏:冯彬彬

《怡红恨》内容简介:是冯彬彬和其母亲曹桂芳女士合作创作的筝独奏曲。乐曲取材于曹雪芹的名著《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当林黛玉归天的噩耗传来,贾宝玉悲痛欲绝,五内俱焚。抚今追昔,在沉痛地哭祭了黛玉之后,遁入空门,远方传来禅院的钟声。


乐曲以河南大调曲子曲牌《软诗篇》为音乐素材,采用戏曲处理手法,速度多变,由引子(噩耗)、慢板(追忆)、快板(愤怒)和主题再现(出走)结构而成。



点击阅读原文:

谈筝论道第52期——曹东扶板头曲音乐风格与文化精神研究





评论0条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