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筝要重视传统筝乐文化的全面传承
高百坚
海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张德美接受《中国民乐》专访,在谈到中国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时指出:“许多年轻的民乐演奏家(尤其是学院派的)过分“炫技”,拿二胡当小提琴使,拿竹笛当长笛使,用二胡演奏巴赫、莫扎特等西方音乐家的作品等等。本人不排斥这种演奏方式,但是导向问题?中国民族乐器的表现特点、中国民族音乐的性格,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自信在那里?”张德美先生指出的过分炫技的问题,缺乏文化自信的问题也同样存在古筝演奏之中!
改革开放以来,在多元化筝乐创作的大潮中,新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特别是西方音乐思维的影响和赵曼琴先生快速指序技法的普及与应用,“东方钢琴”应运而生,中国古筝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结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快速炫技,表现张扬。”古筝是繁弦乐器,为提高古筝的表演力,挑战速度,发展弹奏技巧,以快速炫技来显示自己的演技和核心竞争力无可厚非,但“快速炫技,表现张扬”不具备也不可能代表中国筝乐的文化内涵!古筝在华厦乐器之林“苞群声以作主,冠众乐而为师”,尽享尊贵,非唯“快”唯“响”,而是鲜明的个体,独特的风韵!古筝并非竞技体育,追求“更高、更快、更强”; 古筝是音乐艺术,快慢有序,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彰显个性,才是筝乐的最高境界。中国古筝需要创新、丰富弹奏技法,有速度、有力量,更需修炼“慢功”,传承弦音袅袅,不绝如缕的筝魂!
张德美先生还谈到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全球化的社会变迁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以致于民族民间音乐的功能消失。失去功能的民族民间音乐犹如无源之水,直接导致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断裂。中国民族音乐面临“传”者无续,“承”者不继的局面,这不得不引起业界的重视。”寥寥数语,发人警省,令人深,。中国古筝需要与国际接轨吗?不,“‘接轨说’ 误尽苍生”(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陈平原语)中国古筝的文化特性告诉我们,我们走的本来就不是这条轨!中国古筝只有在系统地、完整地传承中国筝乐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健康前行,才有条件、有资本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彰显文化自信。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