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潮乐之根,塑古琴的魂
——听“南国琴乐荟”第三期《太古弦诗》古琴音乐会有感
高百坚
2018年7月13日晚,“南国琴乐荟”第三期——潮汕名家专场在广东省文化局小剧场上演。来自潮汕的琴师林锐翰、高桂荣、廖瑞坤为羊城观众献演了一场名为《太古弦诗》古琴音乐会。作为潮汕音乐人,有幸在羊城聆听来自家乡琴师的“清音雅韵”。
《太古弦诗》古琴音乐会所见所思
这场古琴音乐会主要由传统古琴名曲和潮乐"移植"的琴曲组成。演奏者都是当今潮汕琴界的佼佼者。林锐翰,崇李祥霆先生琴韵,甚有心得;高桂荣得益于龚一先生指点,悬壶济世之余,寄情丝桐。两位琴师基本功扎实,技法娴熟, 对《离骚》《渔樵问答》《欸乃》《流水》《潇湘水云》《广陵散》 等古琴名曲的演绎,中正儒雅,内敛沉稳。 廖瑞坤启蒙于国、内外古琴名家,弹奏成公亮先生创作的琴曲《如来藏》获得阵阵掌声。三位琴师的精彩演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潮汕琴人十多年来从无到有,在传承古琴艺术付出的努力和成效。
作为一名潮州音乐人,我尤其关注四首由潮州弦诗乐"移植"的琴曲《寒鸦戏水》《景春罗》《昭君怨》和《莲》,因为她寄托了潮汕人复兴潮州古琴的决心和期望!现场所见,以潮州弦诗乐为底的琴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地域音乐风韵令观众耳目一新,受到欢迎和好评。赞赏之余,也从中看到了一些问题。 兹不揣浅陋,简评于下:
《寒鸦戏水》《昭君怨》是潮州弦诗乐十大套曲;《莲》移植于传统名曲《出水莲》并借鉴客家筝的某些旋律( 与《寒鸦戏水》《昭君怨》同属重六调,68板);《景春罗》是民间小曲。四首琴曲均冠以"移植",它以弦诗乐谱为本,虽保留弦诗乐优美的旋律和地域音乐风韵,但未能充分运用古琴特有语言和技法,乐音单调,琴韵不足。潮州弦诗乐有千多首曲目,这是一个音乐宝库,琴人从弦诗乐入手,或移植,或改编,这是有益的思路!"移植"源自弦诗,但要脱胎弦诗,要创新求变,而不是驾轻就熟,以弦诗的句逗,植入古琴指法,名为琴曲,实乃弦诗乐之翻版。再者,既然音乐会以《太古弦诗》名,那么,琴师对潮州音乐的"si"和“fa”的"准"与"变要心中有底,指端稳定。现场聆听,某些曲目 ,"si"和“fa不合潮律,这反映了演奏者潮州音乐根基不深,建议利用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多向潮州音乐乐师请益,从交流、汇乐中感悟潮韵,修炼指下功夫。
潮汕古琴复兴之路,无捷径可走,但有门道可寻,这方面,潮州筝的成功转形经验,可资借鉴。历史上,潮州筝并非独奏乐器,而是依付于潮州弦诗乐、细乐之中。音乐生态呈自流自放之势。清末民初以来,以洪派臣、李嘉听为鼻祖的几代筝人不甘寂寞,以弦诗乐、细乐为母本,大胆创新,使潮州筝以鮮明的个性从弦诗乐、细乐脱胎而出,成为当今潮州音乐中最有影响的乐种。其成功之道,在于"脱胎"和"重塑"四字,这或许是潮汕琴人的努力方向。
《太古弦诗》古琴音乐会已降下帷幕,十二首琴曲羊城献演,其意义已超出古琴音乐会本身,它给潮汕琴人增强了复兴潮州古琴的自信和希望,也引发了对潮州古琴历史文化的追溯和潮州古琴发展的思考。
潮汕古琴的历史
“潮属文化溯源于秦”,众多历史学者的研究、考证,详实的资料证实了这一论断。秦汉时期,中原古琴文化生态,从梓里村舍到皇室庙堂,广为流传。家传户诵的大众化,随着潮地原住民汉化和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环境的改善提高了古琴文化传播的生存条件。初步看来,潮汕古琴文化之始,溯源于秦。从潮地古琴文化历史车辙看出,较大的发展是唐代潮州府儒学兴化伊始。韩愈、陈尧佐等中原儒家、琴人来潮弘扬,影响殊大。韩愈被贬来潮上任不过八个月,重德自操,创作琴操十首,抒发失意犹守礼义,乐道而不失其操,为潮地古琴文化典范,润泽和影响了历代潮地琴人、士子。潮人弹琴为修身,是琴者主流。文人琴是潮汕长期以来的古琴生态和特色。宋、明之潮地,经济繁荣,英才辈出,名儒硕彦琴人大量涌现,如王大宝、林巽、翁万达、林大钦、薛克等。儒家文化空前发展,造就了宋、元、明、清潮州府古琴文化空前繁茂。清末民初,对潮汕古琴发展的关键人物当属一代潮州音乐大师洪派臣,洪原籍普宁,足迹遍潮汕、全国和南洋各国,传播潮州音乐和古琴,仙逝前嘱其夫人,将其毕生研究的潮州音乐、古琴资料、乐器传承給其高徒郑映梅。数年前,汕头潮乐专家郑志伟先生、企业家郑邦亮先生得郑映梅嫡孙之配合,在郑映梅旧居找到瑟一台(残)、明、清古琴各一台,在上海找到《养竹山房秦筝乐谱》《养竹山房潮音乐谱》《养竹山房外江乐谱》及总谱共四册。不久前仙逝的香江潮州籍著名学者饶宗颐先生,古琴文化研究硕果累累,撰《宋季希元琴史述考》等专著,是当代古琴文化之典范人物。
潮汕古琴踏上复兴路
古琴在潮地,有历史,有故事,曾经辉煌,曾经沉寂。改革开放,潮汕有识之士有感于东、西文化递嬗交融,科技物质高度发达而社会时势喧嚣热闹,人心浮躁,有感于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瑰宝一一古琴有移风易俗,修心养性之功,重拾古琴,研习古琴,特别是中国古琴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成功,潮汕琴人如沐春风,从对古琴的自尊、自爱走向自觉,在企业家郑邦亮先生的倡导和大力支持下,团结广大古琴爱好者,踏上了潮汕古琴复兴路。
1.在“中国古琴学会”和“广东古琴研究会”的支持和帮助下,分别于2007和2008年“中国琴学会潮汕艺术中心”和“广东古琴研究会潮汕地区分会”,潮汕古琴从自流自放到有琴人自己的精神家园,自此,古琴活动走上了有序的运作。
2.邀请全国古琴名家蒞汕举办演奏会、开讲古琴文化相关的文化讲座、组织古琴演奏音乐会和各种雅集。这些非功利公益活动有来自学生、教师、媒体记者、编辑、医生、企业职员工、干部等参与,受众广,影响大,通过这些琴事活动,宣传和推广古琴文化,提高古琴爱好者的音乐审美,交流,学艺,凝聚人气。
3.以学校为基地,开办古琴学习辅导班,寓古琴教学于素质教育之中,培养古琴后备人才。
4.鉴于潮汕琴人的多属自淑学琴,难得古琴精义,为增进琴艺交流学习,冀求扎实基本功,端正弹琴指法,琴人通过有组织的外地进修,名师面授调教,演示指法,指点迷津,解闭门造车之虞。
5.潮乐宝库寻根。通过对弦诗乐的"移植"、改编,打谱,定指法,重塑古琴新韵。
6.组织琴人参加各级古琴赛事,通过交流展演,开拓视野,收获成功,增强信心,找出差距,明确方向。
当代文化背景下潮州古琴复兴的现状和思考潮汕古琴已走上复兴路,这不是一条坦途!在东、西音乐文化递嬗交融的大环境中,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古琴由冷转热的当下,琴人如何耐得住寂寞,于抚琴中多一份清凉和宁静,修身养性, 回归潮汕文人琴的生态和特色;如何在潮州弦诗乐的宝库中寻根,塑古琴之魂。请听来自潮汕琴人的声音:
郑邦亮( 企业家。潮汕古琴复兴的倡导者和强力推手。)
古琴文化和古琴艺术于粤东地区尚属刚踏初阶,在抚弹水准和思想品德的追求上,进取空间浩瀚,尚有待琴者共同努力。然宋代朱长文曰:“乎心者道也,琴者器也,本乎道则可以周于器,通乎。心则可以应于琴。”爱好古琴者心态各异,唯祈有幸琴者,明其道理,好自为之。潮籍加拿大琴人黄树志,解盹之语曰:“琴为道之器,皆本于人,人心有道琴能弘道,人心无道,则琴徒为器而已矣。”此或系多言琐语乎?但对当下粤东习琴者,务祈把握矣。
潮汕先贤,琴人尚乐重礼,重视德治教化、集诗书礼乐于一体的涵养。由下学而上达,修身养性的人文精神。透过古琴音乐御邪防淫、和心自然的生命祈向,追求理想的价值归依,成就了自我人格的琴道精髓。古人特行独立的品格,鄙弃俗气的侵蚀,能每临迷茫之际而见大节的高尚境界,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但愿在古琴音乐艺术进步的同时,古琴文化能同步得以提升,明确其取向,琴德第一。借用清《韩江闻见录》文曰:“终其身谋圣贤之教,而不求闻达于其时也”,是为潮汕古琴人士座右铭之祈乎!
高桂荣(青年古琴师,汕头市古琴学会理事,汕头市音乐家协会会员。曾获首届敦煌 杯古琴大赛成人组银奖。)
我出生在潮乐,潮剧之乡,从小接受潮州音乐,戏剧文化的熏陶。身为一名潮汕琴人,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把潮州音乐移植改编为琴曲,让更多人了解潮州音乐,也让潮汕人了解古琴,爱上古琴。 随着习琴地不断深入,我变梦想为行动。我先从被誉为潮汕的国际歌的《寒鸦戏水》入手。儿时我学过古筝曲《寒鸦戏水》,旋律优秀,节奏多变,是潮州筝乐的经典曲目。但《寒鸦戏水》特殊的音韵和变奏给古琴改编移植带来了难题。初始,我用正调定弦,按古筝的曲谱,配上古琴的指法,本着忠实原谱的原则,只作小幅度的调整,由于筝谱乐音繁复,主音重拍不很突出,加上“si”字泛音偏高,旋律不能在中准这个共鸣最佳区奏出。指法的编配受到限制,乐句似筝非琴。之后,我又试以紧五定弦调、慢三弦定调都不是很合适。一日,在学弹琴曲《洞庭秋思》时发现该曲的定弦之妙,借正调定弦,林钟均侧弄,解决了“si”字泛音偏高的问题,且能在最佳音区弹奏全曲。定调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乐句的删汰和优化,使之符合琴曲的句式和潮音琴韵。头板完成之后,在整理拷拍和三板时,总觉旋律重复,于是合二为一,使之紧凑流畅,又在后半部分植入古典吉他的轮指手法,以丰富古琴技法。后来,我又将《西江月》《杨栁春风》《景春罗》等潮州弦诗乐曲整理成古琴曲,受到了琴友的肯定和好评。
在移植潮乐为琴曲的实践中中,深感自己对潮州音乐的学习和知识都很欠缺。尽管对古琴的琴曲、技法已有一定的积累,但移植音乐犹如文学作品的翻译,对两种语言、文字都必须造诣极深,翻译才能做到词能达意,让文字精准表达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出彩的描述。琴人要做好移植潮乐一事,在不断完善自身琴学修养的同时,首先要深研潮乐,方能融汇贯通,编好琴曲,创作精品。
潮汕古琴有辉煌的历史,涌现出洪派臣等一代潮乐、古琴大师,随着时代变迁,潮汕古琴辉煌不再,一度仅剩下历史符号,所幸得古琴申遗成功之春风,乡贤郑邦亮先生不遗余力,在潮汕推广古琴十多年,使古琴文化渐为人知,学习和关注古琴的人越来越多。龚一先生曾说过:“古琴应该从热度走向深度。”潮州古琴如何走向深度呢,个人认为:潮汕地区有其殷实的文化底蕴,有潮州音乐这个宝库作支撑,这是潮汕古琴从"热"转"深"的基础。而从潮乐寻根淘金应是潮州琴人的努力方向。希望更多的琴人研习潮乐,寻潮乐之根,奏古雅之韵;再者,琴人要与潮州音乐的理论家、作曲家、演奏家结合,通过理论研究,探索潮州古琴发展的思路和方向;对潮州弦诗乐重新编配,与潮乐乐队的合作,丰富潮乐的表现形式,通过古琴与潮州音乐的共同努力,多编琴曲,争创精品,或许若干年后,一个具有地方特点的古琴学派——“潮汕琴派”会出现在岭南之东!
杜标泉(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员,中国古琴学会会员。潮州筝第四代传人。)潮汕有"海滨邹鲁"之美称,人文荟萃,贤人辈出,造就了璀璨的潮汕文化。潮汕先贤很别致的称古琴为“书琴”,定位为文人琴。虽然古琴在近代渐趋式微,但在经济腾飞,百业兴旺的今天,潮汕古琴亦随国运之强盛和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而呈复兴之势。近年来,潮汕琴人勇于探索,试以弦诗入琴,从《活五.栁青娘》《活五.福德词》《寒鸦戏水》《出水莲》等潮味琴曲的成功改编,使我们看到了潮州古琴复兴的一缕曙光。从潮州音乐的宝库中掘金,从二四谱,工尺谱等古乐谱中读谱寻韵,是潮汕琴人应该深研的课题。要重视弦外功夫!从古典文学、诗词中吸取丰富营养,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琴人要耐得住寂寞,不能贪多图快,更不能贪大好功,要在"精"、"深"二字下功夫。
潮汕古琴已踏上漫漫复兴路,愿潮汕琴人,脚踏实地,开拓进取,为古老的潮州音乐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
★《中国民乐》2018.8.P5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