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古筝演奏技法四题 (作者:高百坚)

古筝演奏技法四题


作者:高百坚


一、摇指的密度


2022年10月4日,在“白玉兰杯”国际音乐节国乐大讲堂上,王蔚教授在答问环节中接刘乐老师的话题谈到摇指,强调不要特别密,很受启发!


我看了周延甲老师澄海93'中国古筝·潮乐艺术节在澄海旅社弹奏的《秦桑曲》,他的摇指如果按主流对摇指力度,密度的认知或许没达到“天花板”级的技术高度,但周老演奏中摇指的力度和密度,与左手的做韵,委婉、缠绵、优美、柔和,恰到好处地把我带到《秦桑曲》那深情的妙龄女子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盼望早日与家人团聚的乐曲情景之中。


我是现代筝法的小白,在摇指密度、力度的与音色关系的问题上,我一直很困惑,多次细品周延甲教授的视频,聆听王蔚教授的答问,我感觉,摇指是一个古筝技法,对摇指的密度、力度与音色的关系,要根据不同乐曲的乐思而适当安排,不可千篇一律。


“古筝的摇指若是和柳琴的摇指一样的密度,那是失败的”。个人认为,摇指的密度与音色审美应是古筝演奏中一个值得关注,值得研讨的话题。


二、技巧安排不宜千篇一律


2017年,我在《观“天府潮韵——民乐系研究生民间乐种教学成果音乐会”有感》的乐评中指出:“摇指现在几乎成为年轻筝家弹奏长音的常规动作。刮奏也是无曲不刮。”看了温若妮老师编配的《我的祖国》的古筝版,全曲没有摇指,没有刮奏,简炼,悦耳。由此我觉得,古筝的技法很多,乐曲的技术安排似不宜驾轻就熟,千篇一律。


三、琵琶轮与吉它轮


十二月十日,傅明鉴先生在“东方艺术世界”《傅明鉴答学筝九问(四)——古筝基础演奏技巧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哪些?》笔者深有同感,并在群聊中进行了一次非常有意思的对话。


高百坚:傅老师对指法的讲解,言简意赅,准确到位……关于轮指技法的由来,有从琵琶演变而来,也有借鉴吉它的轮奏技法的说法。傅老师明确指出古筝轮指是从琵琶指法中演变而来的。由此我想起2017年参加武汉音乐学院“中国弹拨乐艺术节周”期间,拜访许守诚老师,也谈到了轮指。许老师说,我是弹琵琶出身的,很早就在古筝中使用轮指技法。许老师对轮指技法在古筝的运用,可以从旁佐证傅老关于轮指“这是从琵琶指法中演变而来的"的观点。


傅明鉴:我8岁弹琵琶,12岁弹吉他。吉他的轮指通常是名、中、食指往内轮,大指作旋律,所以大家认为古筝轮指是从吉他而来,我看也没有什么对错。而吉他的轮指尖比较松,音响效果比较粘柔;古筝的轮有要求干净有颗粒感,指尖要有一定的力度,音响效果同于琵琶,所以我认为用“古筝的轮指由琵琶演变而来”更准确。


高百坚: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实践出真知”。傅老师对古筝轮指由来的论证,有理有据。此前还看到已故闽筝筝家李戊午先生的文章,其中就提到轮指技法。


轮指由来有"琵琶说",有“吉它说”,我与傅老师都倾向于"琵琶说",有意思!


四、林氏三指轮


看了林津先生发表在抖音的演奏视频,其中的三指轮极堪注目!


古筝界,潮老筝家许守诚先生、已故闽南筝家李戌午曾用轮指技法于古筝演奏中(李先生有录音为证)许守诚先生强调说:我会弹琵琶,轮指驾轻就熟。近、现代古筝作品的轮指由王中山先生四指轮创新技法并独领风骚。


为探究竟,我在朋友的推荐下,反复听了殷飚先生用古典吉它演奏的《浔阳月夜》,我觉得,林津先生的古筝三指轮相信是借鉴古典吉他和琵琶而派生的独创技法。它有古典吉它的指法安排;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明快清脆;有传统古筝倒垂兰花的优雅手型,令人赏心悦目!


尽管林津先生的三指轮技巧仅在流行曲中运用,尽管视频中的三指轮的均匀、连贯、持续等方面有待修炼、完善,但是,在以四指轮指为主流的古筝演奏中,在更包容,更多元的大环境中,林津先生的三指轮应在古筝作品中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空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

评论0条评论

    高百坚+关注

    潮州筝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