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的世界音乐元素》
佳美兰音乐篇之《层之趣》
作者:邓海琼
大家好,我是邓海琼。感谢王英睿教授的邀请,让我有机会在《谈筝论道》分享我在美国二十多年,受世界音乐文化影响,而创作的几首古筝与世界音乐作品。
我们都知道筝是一个古老的中国乐器,然而,在今天的社会,古筝早已伴随着众多演奏家的足迹在各个国家生根发芽,成为世界音乐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了解古筝的多元文化脉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与文化是如何在不同的地域和人群中交流碰撞,繁衍生息,源远流长的。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音乐学院学习和教学的二十多年间,我有幸接触了不同的世界音乐文化。长期地潜移默化,让我对于古筝这一乐器如何在世界音乐舞台上表达自己,并与他文化进行交流有了全新的思考和实践。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佳美兰音乐篇。
佳美兰是印尼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
“佳美兰”(gamelan)的意思是“乐队”。 它主要是由各种金属打击乐器以及少量的弦乐器,吹管乐器,人声及舞蹈组成的乐队演奏艺术形式。佳美来音乐不以独奏或个人的表现为主,而是通过每个声部的环环相扣呈现出来一个整体的音乐体系。
佳美兰音乐有两大流派:
一个是爪哇岛佳美兰,以细腻悠长著称;
一个是巴厘岛佳美兰,以火热的节奏著称。
两个流派的乐队大小,乐器形质也有所区别。佳美兰音乐是印尼社区文化,生活,和信仰交流的中枢,也是印尼文化的核心体现。
爪哇岛佳美兰乐队设置
巴厘岛佳美兰乐队设置
让我们听一小段巴厘岛佳美兰音乐的弹奏。
佳美兰独特的音乐体系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吸引了西方作曲家的注意。在1889年Eiffel Tower 建成时举办的法国世界博览会中,年仅二十岁的法国作曲家德彪西 Debussy 就第一次在印尼爪哇村展览区听到了佳美兰的演奏。那独特的音律系统和音乐结构给德彪西带来了全新的和声灵感,并为他后来开创的印象派音乐奠定了基础。
继德彪西之后,有许多音乐家都加入了对印尼佳美兰音乐的研究。Colin Mcphee是第一位常年生活在巴厘岛的作曲家和音乐学家。Mcphee不仅创作了佳美兰音乐风格的交响乐,还根据自己在巴厘岛长年生活的体验,在1947出版了第一部以佳美兰音乐文化为主题的英文专著。
著名美国作曲家 Lou Harrison 不仅创作了五十多首佳美兰乐队作品,还打造了自己的美国佳美兰乐器体系American Gamelan。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学习,吸纳,和再创造,佳美兰早已成为美国高等音乐学府世界音乐学习的标配。
美国音乐学家胡德Mental Hood 1958年在UCLA大学开授了的第一个佳美兰音乐课程,之后几乎所有重要的音乐学府都有一套自己的佳美兰乐队。
我在美国学习佳美兰的过程中,对其音响世界背后缜密的音乐体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佳美兰音乐体系的独特体现在以下三个特点:
· “Ombak”— 佳美兰特有的音高美感
·interlocking rhythm(互相咬合的节奏)
·(stratification)(叠加的音乐结构)。
1、“Ombak”:独特的音高色彩
佳美来乐队每个声部的乐器分雌雄两部分,而同样的音雌雄两声部的调音几乎差了一个小二度。对于佳美兰的乐手来说,正确的音高是在雌雄两声部乐器同时发声时,两组音波震动发出的声音才是正确的,有生命力的音高。他们称这样浓郁的佳美兰音高色彩为“Ombak”。
2、 interlocking rhythm :互相咬合的节奏
在佳美兰里, interlocking被称为“Kotekan”。interlocking是由两个人或两组人来完成。一组称为Polo,意思是 on-beat; straightforward, plain; 正拍,直接的; 直白的; 另一组叫Sangsih,意思是off-beat后半拍; different不同的。
对Kotekan曾经有这样的解释:“half the group plays as fast as they can, and the other half plays as fast as they can, in between“。就是说一半的乐员弹得能有多快就有多快,另一半也是这样,但是是穿插在其他一半乐员奏出的每个音之间。这样快速精准的节奏就要求每个参与的乐员,要在不同速度的变化中,奏出像一个人弹奏细密无间的连贯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四个音, Polo奏出第一和第三个音,而Sangsih奏出第二和第四个音。当Polo和Sangsih完美地弹奏在一起,听起来就像一个人弹奏的四个音那样自然。
“Kotekan”变化万千,是佳美兰艺术的集中代表。
我选用了三种 ”Kotekan”节奏型并变化的应用在整首乐曲的不同部分。
(1)“Nyog cag” Kotekan
(2)“telu” Kotekan
(3)“empat” Kotekan
3、stratification:“层”,叠加音乐结构
佳美兰的乐器声部由低到高分工明确。每个声部的速度也慢到快,越高音的乐器打法越复杂。比如说,如果低音锣是四个音列,它上面的声部就可能在同一时间内奏八个音,再上面的十六个音,以此类推叠加,形成一个繁复严谨地叠加音乐结构。
在整个佳美兰音乐结构里,低音的大锣组gangs提供了一个坚实的低音层并且为整个乐队勾勒了乐曲的节奏循环。
而乐队中的钢片琴组jegogan 和gangsa是负责旋律的乐器。每一组钢片琴会根据乐器的大小音高来决定旋律的复杂性。比如体积越小的钢片琴音域越高,弹的节奏和在旋律上做的加花就越复杂。而与此同时,每组钢片琴的polo和sangsih也有着自己独特的interlocking节奏变化。
在旋律上加花变速的打击乐器还有Reyong。通常由两人人到四个人同时做interlocking的复杂节奏。
其他乐器还有像节拍器功能的 Kajar 和作为整个佳美兰乐队指挥的 Kendang 鼓。
这是我在2014年为古筝与印度尼西亚佳美兰乐队所写的Layered Fantasy《层之趣》并在同年和2018年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分别首演及再演。
《层之趣》谱例1
我在2014年所写的这一首Layered Fantasy《层之趣》时,受到佳美兰中特有的“层”(stratification)和 “Kotekan” interlocking音乐特点的启发, 把古筝视为一个可以游走在层层叠置的铜质乐队之上的另一个音乐层。我应用了巴厘岛佳美兰Gong kebyar炫技和常变速度的音乐风格。通过使用特有的节奏叠加,interlocking,以及声部之间的对话,使乐曲在不失佳美兰音乐传统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古筝的音乐特点。
整个乐曲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pengawit, 意思是“head”头,这是一段短小的开场,通过每组乐器的亮相分别介绍了每个乐器特有的音色。
第二段, pengawa,意思是“body”。段落先由钢片琴组gangsa打出一个八拍 tabuh gilak的节奏循环。Kajar从一开始就给了清晰的节奏。
古筝应用了很多左手的滑音,节奏的变化,和旋律的变奏来捕捉佳美兰舞蹈者细腻的眼神和肢体变化。
最后一段pengecet,意思是“feet” 或 “tail”. 一开始由jegogen低音部勾勒出旋律骨调 音E A E G# A E A G# 。 而古筝则使用了大量的切分节奏。
这一段也突出了gangsa 声部polo 和Sangsih两组的interlocking。
到结尾部分,每个声部在复合节奏中达到音乐的高潮。
《层之趣》谱例二
《层之趣》谱例三
那么我们现在来听一遍完整的《层之趣》,这是2018年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年度世界音乐会的现场演奏。
作者简介
邓海琼 博士
旅美音乐家,幼时先后随汤永祥、姚怡德先生学习扬琴与古筝,12岁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尹群老师,期间受到周延甲先生和高自成先生的指导。199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何宝泉、孙文妍教授学习,后随王蔚教授学习至毕业。毕业后随邱大成教授学习,并于1997年在北京举办了首场人独奏音乐会。大学期间,还曾随林友仁、龚一先生学习古琴。2001年获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音乐学院全额奖学金,先后取得了艺术管理和世界民族音乐学双硕士学位,以及音乐学博士学位。多年来,一直在该校担任中国音乐教授,并先后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塔拉哈西社区大学和南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担任客座授课。
2023获美国作曲家协会推荐,成为Innova唱片评选出的九位录音艺术家之一;2022年佛罗里达巡回演出艺术家基金获得者;2018年获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研究基金奖;2017年获佛罗里达州文化部最高文化奖“文化传承大奖”;2017年获美国中国音乐研究协会“The Ruby Chao Yeh论文奖”;2014年获佛罗里达个人艺术家奖;2014年出版首张中国古筝和印度西塔琴演绎的传统印度音乐专辑——《弦的回响》,期间与个人专辑《山·水·情——邓海琼演绎的中国古筝传统精曲》,同时获2014年第十三届美国独立艺术家奖/世界传统音乐的提名;2013年获“佛州传统艺术家奖”。其学习及音乐经历亦成为美国 Dr. Michael B. Bakan 教授所写——北美深获好评的大学世界音乐教科书 [世界音乐: 传统与变迁] 中国音乐一章的主线,个人四首乐曲被收录于Sony BMG出版CD。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