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新书 | 王蔚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原创筝乐作品集(一)》

1927年,中国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在上海诞生(即今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中国音乐专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就此开启。1956年,在探索和希望中,贺绿汀、沈知白、卫仲乐、高厚永、胡登跳等老一辈音乐家、教育家在上海音乐学院打开了民族音乐之门,中国最早设立的民族音乐专业学科——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就此建立。上音民乐系建系至今,涌现了诸多蜚声乐坛的民乐大家,积累了大批经久流传的民乐作品,探索出大量融合创新的有益实践。在如此历史悠久、学养深厚的环境浸润中,上音古筝学科发展历经几代筝家的传承接力与多领域跨学科的交互推进,结出累累硕果。其中,众多具有上海音乐学院烙印的高质量原创筝乐作品,经年沉淀后凝结成极具分量的成果。


自1950年代以来,在上音历代筝家和作曲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大批优秀的筝乐作品在上音沃土中先后诞生。这些作品不仅在舞台上大放光彩,并经由教材、曲集、专辑等出版发行而广泛流传,成为大家所熟知的经典。然而经过梳理发现,在这些耳熟能详的筝乐作品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上音师生优秀原创筝乐作品未曾出版。此次《上海音乐学院原创筝乐作品集》系列的编写,正是将近些年来未曾出版的上海音乐学院师生原创筝乐作品进行集中收录。


《上海音乐学院原创筝乐作品集(一)》

王蔚  主编


《上海音乐学院原创筝乐作品集》系列计划分为独奏篇和重奏、室内乐篇等依次推出。该作品集的出版,一则为了推广上音筝乐原创作品,扩大乐曲传播范围及影响力;二来为古筝演奏者提供一批新作、佳作,以充实曲目储备、拓宽演奏形式;三者为古筝在新时代的发展积累可梳理可查实的新作文本资料;此外,还为上海音乐学院古筝学科未来的发展创新路径提供参考依据,为其在行业内的科研创新学术地位提供文本依存。


此次出版的《上海音乐学院原创筝乐作品集(一)》包含古筝独奏、古筝与钢琴两种演奏形式,收录的11首古筝原创作品,曲作者均为上海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或优秀毕业生,年龄层次涵盖了老中青三代,作品创作时间跨越1980年代至今的近四十年,具有风格题材广泛、音乐表现形式多元、时代色彩浓厚且对演奏技巧要求颇高的特点。同时,入选曲目的首演者也几乎都是上海音乐学院古筝专业的优秀在校生或毕业生,甚至不乏演奏家自己创作并演奏的成熟作品。因此,这些作品无论从作曲还是演奏层面,都凝聚着上海音乐学院在古筝音乐创作和舞台演奏的多年深厚教学积累和当代创新实践探索。


希望该系列作品集的陆续出版,一方面可以成为作曲、演奏、教学、研究等多方面的全新资料,开拓古筝作品的多样化和现代性;另一方面,推动青年作曲家对于传统器乐的创作,能够对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的跨学科交融发展探索产生积极意义。作曲与民族器乐两大学科的交互性影响必然是意义深远的,乐曲创作与演奏艺术相向而行无疑将拓宽上海音乐学院的文化理念,拓展学科交融实践力的优势,在学院的双一流建设中产生新动能。


以上文字来自:


《上海音乐学院原创筝乐作品集(一)》前言


王蔚 文


目  录



主 编 简 介



王  蔚


王蔚,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筝艺术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及古筝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及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及古筝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音乐学院廿一筝团艺术总监,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韩国秋溪艺术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技术顾问等。


出身于音乐世家,自幼随父王刚强教授学习古筝,打下坚实的演奏基础,1978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1984年升入本科,198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师从孙文妍、何宝泉教授,得到郭鹰、潘妙兴、赵登山、韩庭贵、曹桂芬、任清志、赵曼琴等名家的指点。


作为演奏家,她一直活跃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以扎实全面的功底,博采众长于一身,形成了自己独具艺术魅力的演奏风格,演出足迹遍布亚欧美洲各国及中国港澳台地区。与上海民族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澳门中乐团、新加坡鼎艺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等合作首演和首录了《孔雀东南飞》《哨所之春》《伊犁河畔》《暗香》《沧海赋》《梦幻妈祖》等大量筝乐作品,受到专家及同行的高度赞誉。著名作曲家罗忠镕先生评价说:“我的古筝与交响乐作品《暗香》有数个演奏版本,而王蔚的演奏和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得最为深刻、感人,是我最满意的。” 作为教育家,她经常于国内外举办大师班和讲座。从教三十多年来培养了刘乐、谢涛、邓海琼、方瑜、任洲洋、陈珏、倪蕾、陆莎莎、胡婷婷、陈素慧、陆笑姿、雷焕然、何伊、苏文扬、赵黑佳、王晶、周诗瑶等一大批优秀古筝专业人才,他们在“金钟奖”文华艺术院校奖、CCTV中国器乐电视大赛等赛事中摘金夺银,成为国内外多所专业音乐院校、艺术院团中的骨干,为古筝艺术在海内外的传播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她多次获文化部颁发的“园丁奖”、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艺术人才奖、第十四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优秀表演奖(最高奖)、首届上海音乐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奖”、“贺绿汀基金奖”等;1991年和2002年首录出版了以传统筝、钢丝筝及十二平均律蝶式筝演奏的《孔雀东南飞》《中国筝曲——浙江篇》专辑,为行业留存下珍贵的音像资料,填补了业内多个领域的空白;2011年首创古筝“弦距型”训练理念并出版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专业教材《古筝“弦距型”手指训练教程》;所著《古筝视奏训练教程》被列入“高等艺术院校名师论著系列”,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出版《蕉窗夜雨》《王蔚的古筝艺术》《含泪的感恩》《古筝》等十余张专辑及丝弦五重奏《丝弦女》(一、二);发表《求同存异“雅”“傲”共赏——给广东汉乐筝艺及〈出水莲〉提供一份教学参考》《潮州音乐与潮州筝》等多篇论文;主编《中国古筝考级曲集》《中国古筝考级曲集演奏级》《中国筝曲》《民族魂——“上海之春”古筝委约作品集》;创作的《畲山茶歌》等作品收录在《中国古筝名曲荟萃》《古筝新韵》等图书中;录制《天资聪颖 勤奋好学》《一枝红杏出墙来》《乐说》等专题片;多次担任“金钟奖”“文华奖”、CCTV中国器乐电视大赛等国内外重大民乐比赛评委。她的艺术成就被收入《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音乐家名录》《华乐大典·古筝卷》等。


作曲者简介&曲目预览



徐坚强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合唱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1988年作为中国12位青年作曲家代表之一参加了在中国香港举办的世界作曲家大会和亚洲音乐家联盟大型音乐活动,其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电子游乐场速写》获得良好反响。1999年创作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歌《地球是个美丽的圆》自首届国际艺术节至今仍年年唱响。民族管弦乐曲《日环食》于2002年荣获世界华人民乐作品比赛唯一银奖(金奖空缺)。钢琴曲《戏乐》、无伴奏合唱《李有松》《对鸟》《春之声》《运杨柳的骆驼》以及民乐作品《ZHI》《落梅风》《风入松》等多部作品在中国音乐“金钟奖”赛事中多次获奖。打击乐作品《动物情景组曲》2003年获美国“长风杯”国际音乐作品比赛三等奖。2007年丝弦五重奏《嚣板》荣获全国文华奖作品大赛一等奖。2011 年弹拨乐合奏《物动心感》获第四届 TMSK刘天华奖中国民乐室内乐作品比赛二等奖第一名(一等奖空缺)。


《一剪梅》




罗小慈


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筝独奏家,国家一级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领军人才。


作为中国古筝界的代表人物之一,她在创作、演奏、演唱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作为一名舞台实践者,她首演了《西楚霸王》《陆游与唐琬》《蝶恋花》等协奏曲及《一剪梅》《长相知》《鬲溪梅令》等筝歌作品。曾在筝、乐、词《钗头凤》等作品中将古筝演奏、现场书法、交响合唱、诗词吟诵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在民族音乐领域开创先河。


创作并首演了《如梦令》《墨戏》《律动》《静夜思》《绽放》《文姬归汉》等一批原创筝乐作品。2008年举办了罗小慈原创作品音乐会。2011年录制出版了《罗小慈原创音乐作品集》。推出了《海上生民乐》《共同家园》《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英雄》《上海计划•冬日彩虹》《栀子花开了》《紫禁城》等多台原创民族音乐会。


《墨戏》




李   磊


博士,青年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副教授,上海市晨光学者。其作品曾获得文化部全国音乐作品评奖二等奖,上海市文艺创作单项成果奖,第三届 TMSK 刘天华奖中国民乐室内乐作品比赛二等奖等。


他曾先后收到来自“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民族乐团、上海音乐学院等组织机构及院校的作品委约,部分作品多次在国家大剧院、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法国MANCA音乐节等国内外主要艺术场所上演并获得好评。李磊的主要创作有《绣赋》(为古筝与大提琴而作)、《醉莲赋》(为古筝而作)、《落花叹》(为二胡、钢琴而作)、《物·语》(现场声景与电子音乐)、《对话2.0》(多媒体舞台作品)、《秘窗》(长笛与电子音乐)等,他先后承担了国家艺术基金、上海市晨光计划等数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数篇。


《醉莲赋》


沈逸文


指挥家、作曲家、钢琴家,现任教于天津茱莉亚学院,担任演出事务总监。


曾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师从邓尔博与丁缨教授,后直升上海音乐学院,师从何训田教授。2006年赴美,先后在巴德音乐学院、马里兰大学、茱莉亚音乐学院攻读作曲、指挥、钢琴、德语研究方向,最终获得茱莉亚音乐学院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作为指挥,他成功执棒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亮相国家大剧院。他曾与北捷克爱乐乐团、捷克卡罗维发利交响乐团、茱莉亚管弦乐团等多个乐团合作演出。沈逸文的创作领域广泛,作品屡获殊荣。


他的作品多次被北京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美国阿尔巴尼交响乐团、美国交响乐团等委约。2012年受邀并携新作《将进酒》随美国巴德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在中国多个城市进行巡演。2015年接受中央芭蕾舞团委约,创作大型原创舞剧《鹤魂》,在全国三十多个城市巡演,并于2017年首秀于欧洲,2018 年赴美国演出。


《祀》



刘   乐


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大赛金奖获得者,两届CCTV“十大青年古筝演奏家”蝉联入选者。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师从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博士生导师王蔚教授。现任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副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浙江省首批舞台艺术“1111”人才、浙江高校领军人才,浙江省青年文联副会长、杭州市青年文联副会长。


作为当代最活跃的古筝演奏家之一,刘乐曾与法国广播爱乐乐团、德国柏林广播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等三十余支中外职业乐团成功合作古筝协奏曲。他还曾登上“Ultima”“ISCM”等十余个国际音乐节,并在国内外80多座城市演出百余场独奏、作品专场音乐会。


刘乐近年来积极致力于古筝新作品的创作与推广,曾世界首演了《开启》《醉莲赋》《兰亭》等十余首作品,并创作有《袖梦》《今夕》《侬》《秋月吟》《岁岁年年》等二十余首作品,改编有各类独奏、重奏及流行筝曲百余首。


《今夕》



张   梦


青年笙演奏家,作曲家,音乐制作人。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曾师从著名笙演奏家翁镇发教授,也受到过徐超铭、牟楠等教授的悉心指导。现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委员会委员,上海音乐家协会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


他的演奏曲库不仅囊括了大量笙传统经典曲目,且跨越了实验、先锋、摇滚、爵士、电子、世界音乐等众多音乐风格。其卓越的演奏才华备受著名作曲家谭盾的赏识,并长期与谭盾大师合作演出。他以个人音乐家身份与诸多世界级的音乐大师们有过合作,多次受邀在海内外举办个人专场音乐会并参与了诸多不同风格专辑的录制。


作为青年作曲家、音乐制作人,他师从我国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建民教授,他的创作也涉及诸多体裁与风格,其作品在各类作曲比赛中斩获颇丰。


《醉态》



赵墨佳


青年古筝演奏家,中国音乐“金钟奖”获得者,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员,上海馨忆民族室内乐团成员,上海音乐学院硕士。9 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后升入附中和上海音乐学院本科,2015年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师承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博士生导师王蔚教授。


曾荣获第十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最高奖、香港第四届国际古筝比赛青年专业组金奖第一名、国际第四届中国器乐赛专业古筝青年组特金奖等。


赵墨佳作为独奏演奏家,曾于上海音乐厅、东方艺术中心及全国多地成功举办个人专场音乐会,创作改编有古筝独奏曲《蕣》、古筝与钢琴《鱼戏》、古筝与琵琶《春江图》等作品;曾受著名指挥家张国勇邀请与青岛交响乐团演出古筝协奏曲《如是》。作为一名职业室内乐团演奏员,共同参与、制作、演出了《玲珑国乐》《敦煌国乐》《海派的味道》《廿四节气》等沪上知名音乐会品牌。


《蕣》

《鱼戏》



赵子翔


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主课教师,获上海音乐学院作曲博士学位。


高中就读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学科。2006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赴美,先后获得美国哈特福德大学音乐学院作曲专业硕士学位及作曲专业艺术家文凭。曾师从作曲家陆培教授、Robert Carl 和 Larry Alan Smith 教授。


其作品曾被很多著名乐团上演于世界各地,包括荷兰新室内乐团、美国弦乐四重奏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昆剧院、东盟十国室内乐团、美国哈特福德大学室内乐团、管乐队和管弦乐队等。他创作的民乐作品在北京国家大剧院、CCTV音乐频道《风华国乐》上演,并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重大音乐节以及学术交流活动,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东盟音乐周、第四期“躬耕书院”陈其钢音乐工作坊活动等。


《风铃吟》


《南柯》



孔志轩


江苏扬州人,作曲博士,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师从王建民教授。现任苏州大学音乐学院讲师,苏州宣传文化人才、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创作委员会委员、2020年度姑苏宣传文化人才。


近年来他受到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民族乐团、香港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等机构院团委约创作,其他合作过的乐团还包括上海爱乐乐团、上音民族管弦乐团、维也纳表演艺术大学现代室内乐团等,曾在《国之当康》《共饮江河水》《最忆是江南》等大型演出项目中担任作曲。


他的作品涉及协奏曲、中西管弦乐、室内乐、独奏等体裁,主持和参与了五个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获得了十余项作曲奖项。主要作品有唢呐与乐队《麒麟颂》、琵琶协奏曲《幻想伎乐天》、柳琴协奏曲《赤壁》等。


《秋山吟》


扫码购买此书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