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功夫在筝外 ——访第四届国筝大赛成人组金奖获得者陈湘汶

        2017年8月23日在日本举行的第四届国筝大赛落下帷幕,每一位参赛选手通过这次比赛都有一定的收获。届时本网记者贺子倚(后简称子倚)对成人组金奖的获得者进行了采访,来听听她的参赛心得。

陈湘文正在接受采访

 
古筝网记者子倚(后简称子倚):陈湘汶老师您好!这次来日本参加第四届国际国筝大赛,您以9.6分的成绩获得成人组金奖。首先向您表示祝贺,另外也想替中国古筝网的筝友问您几个问题好吗?
陈湘汶:好的,我很高兴和筝友们分享一些经验和心得。
子倚:为了参加今年的国筝大会,您做了哪些准备?
陈湘汶:我7月23日就来到扬州的百家筝鸣,钱小莉老师和杜鹃老师轮流帮我指导、更正。为了让我专心练琴,提高效率,安排我在学校员工餐厅吃饭,还腾出一个房间让我午休。成莉老师也是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特别是王小平教授给予的专业指导。王老师现在是我的导师,我目前在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攻读音乐表演专业古筝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这期间正值国内高温,王老师自己身体不好,在家修养。即使这样还常让我去她家上课,为了抓紧时间练琴,有时让我在她家里吃住。所以,这一次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金奖,更多的还有友情和师生之情。点点滴滴,都将成为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
子倚:您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您学古筝的过程?
陈湘汶: 我想可以简单地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99到2006年,可以称之为附庸风雅。那时还很年轻,兴趣广泛,又不愿意下功夫,今天学这,明天学那,每样都只有开始。这期间学学停停,就这样磕磕绊绊地过了六级。第二阶段——2006--2014年,因佛缘再续古筝缘,跟着中国古筝网自学。2016年我接触到佛法,每日研习佛经,做义工,还有打坐。因为在打坐的过程中出现幻觉,师父建议用其他的方式代替打坐。我想,专注练琴不也是修禅定吗?这样,我又开始练习古筝。2008年,我找到了中国古筝网,我几乎看了所有的节目,观摩,练习。后来,我看到王小平老师的1+1教学法,所以,我专程来扬州学习。第三阶段:接受正规训练。2014--2017年来百家筝鸣。2014年,我专程从泰国来扬州,得到了王小平教授,钱小莉老师和杜鹃老师的悉心指教,尤其是钱老师,帮我从最基础的训练开始,从头打基本功。这期间的基本训练为我后来走上专业学习打下了基础。2016年,得到了成莉老师的指教。杜鹃老师系统地为我进行指尖、关节、指根、手腕、小臂和大臂的发力训练,以及气息的练习。第四阶段:专业学习。2017年,我在扬大音乐学院攻读音乐表演古筝硕士,师从于古筝教育家王小平教授。王老师用她丰富和专业的教学经验,对我进行专业的指导。
子倚:因为有您自己多年的努力和坚持,再加上您得到王小平、成莉、钱小莉等教师的指导,所以,才会取得今天的收获。
陈湘汶:是的,我非常的感谢和珍惜!
子倚:在这次比赛中,专家评委们认为您的音乐感觉很好,能恰当地演绎出乐曲的意境,这不是仅仅依靠基本功的训练就可以达到的,您可以介绍一下您的和古筝有相关的经历和业余爱好吗?
陈湘汶:好的。我自2009年起,在泰国中央中文电视台成立了《古筝与中华文化》电视专栏,这期间,陆续推出了《听古筝  品论语》、《听古筝  品禅》、《听古筝  品唐诗宋词》和《古筝&菜根谭》等一百多集的系列作品,受到观众的喜爱。其中《听古筝 品论语》连续播出五年没有间断,创下了该台节目播出时间最长的纪录。2013年,又推出了《陈湘汶文化时间》这个新的电视专栏,该栏目的第一个节目是一百集的《红楼梦之中华文化》。这两个栏目的策划、撰稿、主持和演奏全部由我独立完成。2014年,出版了新书《梵音语录》,至今仍在泰国南美书店和分店销售。2016年八月被泰国吉拉达学校孔子课堂图书馆收藏。
子倚:文化底蕴是一个人内外的修养,会在演奏的时候不经意地流露。这些不是仅仅靠练琴就能练出来的。
陈湘汶:谢谢,是这样的。我还喜爱瑜伽,一直坚持练了十一年。我想,这对于我弹琴时的气息和手臂的力量也有很大的帮助。
子倚:我们常说弹古筝,要做到"功夫在筝外",的确,多方面的修养和爱好是有助于更好地演奏古筝的。您从刚开始对古筝的业余爱好,到后来走上专业道路,再到在这次国筝大赛中荣获金奖。这些得益于自己对于古筝的执着和坚持,得益于中国文化底蕴,得益于瑜伽的持之以恒。当然,最重要的是得益于遇到了专业的老师指导和科学的练琴方法。
陈湘汶:的确如此,专业和科学的练琴方法是练琴的重中之重。在泰国,我有时应中国文化中心的邀请,为泰国的大、中小学生演示古筝,也曾为泰国的诗纳卡琳威洛大学音乐系的学生上过一个学期的古筝课。我把让我受益的1+1教学法又传给泰国的学生,这很像大乘佛教倡导的"灯灯相照"。感谢缘分,让我们联系在一起!


陈湘文在泰国讲课


泰国活动后,与参与人员合影


在泰国演奏


指导泰国中学生学习古筝

 
子倚:谢谢陈湘汶老师今天的分享,也期待今后更多的分享!
(新闻来源:中国古筝网)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