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浙音首届弹拨乐艺术周 | 中日弹拨乐器在音乐表现方面的比较

2018年5月17日下午15:00,浙音国乐厅坐满了慕名前来聆听毛丫老师讲座的老师与学生。浙音国乐系盛秧老师作简短的开场后,毛丫老师与两位日本三味线、琵琶演奏家山口浩司、藤高理惠子登台讲演。


毛丫老师讲座现场


毛丫老师分享的题目是“中日弹拨乐器在音乐表现方面的比较”,首先,在音乐学院的专业设置中,中日弹拨乐器种类具有较大差异。中国设置有筝、琴、扬琴、琵琶、柳琴、阮、三弦、箜篌,日本设置有筝(Koto)、三味线(Shyamisen)、琵琶(Biwa)。


在日本,筝(Koto)又称“俗筝”,分为“生田(Ikuta)流”和“山田(Yamada)流”两个派别。“生田(Ikuta)流”的筝将线分三组缠绕,使用方形指甲,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雅乐的特点。“山田(Yamada)流”则是平均缠线,使用圆形指甲,其音量也更为透亮,更加适合舞台演奏。目前日本统一使用“山田(Yamada)流”乐器形制。


关于筝的演奏形式,毛丫老师亦做出了比较。中国筝以独奏形式为主,日本筝则以筝歌(组歌,地歌)——为歌曲伴奏的演奏形式为主。三曲是日本筝最主要的乐曲形式之一,由筝、三味线、尺八(胡弓)三种乐器组成。在这之中,“生田(Ikuta)流”使用地歌三味线,“山田(Yamada)流”使用长呗三味线。日本对于筝的审美是别具一格的,在表现不同景象的事物时,会适当改变筝的些许状态,启用特殊的演奏方式,刻画诸如“花落”、“飘雪”等意象。例如,在日本筝中有一种特别的演奏法,叫做“Sukui tsume”,用指甲的斜面蹭琴弦,产生噪音般的音响效果,用于不同场景的演奏。


三味线(Shyamisen)在日本弹拨乐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种类丰富,细杆:长呗三味线、小呗三味线;中杆:净琉璃三味线、地歌三弦、民谣等三味线;粗杆:津轻三味线、羲太夫三味线。其中,除了津轻三味线有纯器乐曲外,其他种类的三味线均为伴奏乐器。在现场,山口浩司先生为大家演示了长呗三味线、津轻三味线以及民谣三味线的韵味。


日本琵琶(Biwa)的音效主要用于营造氛围,其种类也及其丰富:乐琵琶主要用于雅乐音乐,平家琵琶主要应用于平家物语(说唱),盲僧琵琶主要用于诵经乐(仪式音乐)。盲僧琵琶在发展过程中,衍变为武士阶层所用的萨摩琵琶和大众阶层使用的筑前琵琶。


现场即兴合奏


现场互动环节,有位同学谈到日本的音乐听来总是有一股不可名状的悲凉与深沉,两位日本艺术家回答道:日本地域呈狭长状,由北至南,音乐风格则呈现出从暗至明的特点。这与日本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有着密切复杂的关联。毛丫老师解释说,日本音乐的情感并不通过旋律表现,而是依托于歌词。两位日本艺术家现场演绎了日本最南端——冲绳的音乐,听来则没有那么的压抑与悲凉。


这场讲座以三位艺术家的即兴合奏作为结束,盛秧老师总结,关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保留与传承,日本、韩国的做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所谓传统文化,必然是先传承,再谈发展。盛老师一席话引发在场听众的思考,“国乐该何去何从”贯穿“弹拨乐艺术周”讲座的始末,传承与发展之间不是一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便可以束之高阁的事情,将理论付诸于实践,为国乐发展做出身体力行的行动,方可有望看到国乐的灿烂明天。



毛丫,古筝演奏艺术家,中日筝乐比较研究学者,中国古筝界首位博士,联合国合唱团(纽约总部)常任特约演员。(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讲师。(美国)哥伦比 亚大学客座研究员。1984年开始习筝,启蒙于曹正、邱大成、王世璜诸家。198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后,经附中保送大学。在校期间先后师承于李萌、王中山、李婉芬、许凌子、周望诸家。1994年起,作为第二专业师承李祥霆教授学习古琴。2001年7月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筝演奏专业本科毕业,取得学士学位。2002年4月考入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院硕士课程,开始致力于中日两国箏乐文化比较研究。2004年取得硕士学位后,继而考入同研究生院博士课程。2007年作为日本政府国费留学生取得东京艺术大学博士学位,同时作为古筝领域首位博士得到中国教育部认定。毕业后留任于东京艺术大学至今。2009年起,荣任联合国合唱团(纽约总部)常任特约演员。2014 年个人研究课题《日本筝制作工艺在中国古筝乐器改革上的运用》被选定为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专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最终与上海⺠族乐器一厂及日本光安筝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了“双S岳山双排码移住转调筝”的研制。2017年3月以《老北京胡同》为题,创立了“箱体式剧场结构器乐音 乐剧・The Musical for Instruments”。现在以东京、纽约为主要工作基地,以古筝职业演奏家及研究学者的双重身份,活跃于国际舞台与学术研究两界。



(新闻来源:中国古筝网驻地记者 郭旭 / 指导老师  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讲师-孙焱)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