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顾山活动纪实:江南丝竹 虔诚的守护者

  2012年5月21日,上海国乐研究会应邀来到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浓厚,享有“红豆之乡”美誉的江阴市顾山镇,与周少梅国乐社的同仁们拉开了一场丝情竹意的饕餮盛宴。

 

\

演出活动

 

  晨光熹微,上海国乐社的团员们就在会长孙文妍教授的带领下一行13人乘坐中巴车起程。这些艺术家多已步入古稀耄耋之年,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对丝竹乐声的热忱之情。他们坚持每周排练江南丝竹,已十年有余。彼此间的默契无以言述,多少年来,丝竹切切之声早已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开花,浸润着他们的身,滋养着他们的心,温润着他们的性情。

 

 \ 

上海国乐研究会成员

 

  巳时,在顾山镇文化站领导高主任和国乐社黄社长的热情接待下,率众参观了红豆院,呈立在人们眼前的是一棵已有千年历史的红豆树。这棵稀珍古树形同巨伞,虽历尽千年沧桑,却仍枝繁叶茂。据管理人员介绍,此株红豆树每二十年才开一次花,结一次果,且颗粒饱满硕大,这是别处红豆难以比拟的。自古以来,红豆就被奉作维系情谊的信物,又有“吉祥压邪”之妙用。

 

   \  
活动合影

  
  离开红豆院,大家来到了顾山镇“丰硕紫檀博物馆”,馆内面积约两千平米,展出紫檀家具及饰品300余件,分为明清精品紫檀家具、民间精品紫檀家具收藏、檀雕艺术精品挂屏等三个展区,其中光影木雕技术是该馆独创的全新木雕门类,也是引领传统木制家具革新的一个创举。

 

  随后,众艺术家们在紫檀博物馆一间充盈着檀香禅韵的休息室内,举行了一个小型的江南丝竹座谈会,同期而来的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常熟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和顾山群文馆的教授及艺术家们均就江南丝竹的现状与前程畅所欲言。


  上海国乐研究会会长孙文妍教授指出:从当代社会的发展状态来看,各地民间文化艺术必定走上发展与创新之路,但目前应将“保护”放在艺术工作的首要位置,在鼓励作曲家们创作一些结构新颖、风格鲜明的新作品时,要防止出现真正传统意义上的江南丝竹是否会遭遇被现代新作品所湮没的境遇。


  江南丝竹是民间音乐艺术,组织者们需要深入基层亲自领略它的艺术规律,了解丝竹乐与民众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并且在指导创新与发展工作的前提下,对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采取渐变式的方式进行,选择性地保留住民族与地方的历史印迹,这更有利于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升华,有利于作为艺术者的我们更自觉地开展有关江南丝竹的“非遗”工作,将政策与资金用在真正起“保护”与“传承”作用的切入点上。

 

  未时,演奏交流活动在顾山周少梅故居和纪念馆举行。民乐大师周少梅是著名民族音乐家刘天华的老师,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威望。周少梅先生世居顾山,演奏交流在此进行,显然意义十分深远。


  顾山周少梅国乐社社长黄先生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本社的队伍建设情况以及他们在整理周少梅先生在民间音乐特别是江南丝竹音乐文化艺术遗产方面所做出的大量工作。同时向来宾们演奏了周少梅传谱的《虞舜薰风曲》和他们社员自创的江南丝竹作品《吴韵》等两首佳品。

 

  接着,上海国乐研究会的团员们倾情演绎了耳熟能详的《中花六板》《欢乐歌》《梵王宫》,默契的合作,考究的音色和细腻的处理,在现场听众中引起共鸣。随即,孙文妍教授助兴表演了古筝独奏《崖山哀》和《云庆》。最后,顾、沪队员齐上阵,奏《姑苏行》与《行街》两首,将整场丝竹盛宴推向高潮,余音不绝,回味无穷。

 

  曲终人散情难尽,两地丝竹坚守者的相聚,留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空间,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丝竹的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江南丝竹的生存环境也在不断的随流涌变。它的现状着实令人堪忧。尽管有像孙文妍教授这样的艺术家不弃不舍、虔诚地守护着这份特有的珍贵原生态音乐文化遗产,为它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默默的做着无私的奉献。但是如何能让更多的民众接纳江南丝竹,让它在江南这片土地上留传万世、永放光芒,确是一项艰涩且长远的浩大工程。


撰稿:刘沙路   
2012.5.22

 

  相关阅读

 

  【新闻】江南丝竹音乐创新 大俗与大雅 重回民间

 

  【新闻】江南丝竹乐队演绎水乡民乐 打造宋城靓丽风景

 

  【新闻】江南丝竹之韵 孙文研老师公益艺术讲堂周六开讲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