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晗:国乐教育有望回归本质

    若干年前,学习艺术的学生凤毛麟角,能有一个或几个这样的人才便是整个学校的荣誉,对于这些最初的特长生们,升学加分是自然的。

 

  后来学习的人多了,特长生的加分标准也就提升了,需要通过较高级别的考级认证,并且要进行现场考核。

 

  前几天听新闻,从明年开始,北京即将取消特长生加分制度。

 

  这看似“噩耗”的消息标志着艺术教育由量变向质变的转化。

 

  在这之前,学生为了争取特长生的资格,拼尽全力考级,不惜时间和精力,为了一纸证书。当尘埃落定时方才发现自身质量并未实现多大程度上的提升,不过是熟练了几个模式流程罢了,再过一阵,连这模式流程也新陈代谢得所剩无几,摩拳擦掌地来,悄声无息地走,啥也没留下。

 

  这一制度的出台,会导致学习艺术热潮的衰退吗?

 

  不然。

 

  中国文化几千年,经历了外族入侵和文化殖民的战火洗礼,不但没有绝迹,反而越发蓬勃,太平盛世更是弘扬中华艺术的舞台。

 

  只是,艺术回归本质的时候到了。

 

  越来越多的社会机构进入艺术教育行业,挖掘和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艺术人才,要求行业的标准提升,艺术生产的质量提升,举一个简单的例子,20多年前,抱着琴走在大街上,很多人会问“这是什么”,让我感觉古筝有些隔世遗音的嫌疑。谁曾想到20多年后的今天,古筝被冠以“国琴”的殊誉,并且现在的演奏和创作的水平是那时的人不敢想象的。

 

  再过20年,古筝的发展和社会教育的水平肯定不是现代人能够预测到的,但有一点是万古不变的真理:标准带动发展。

 

  相信,这一制度在全国的实施会开启艺术教育新的篇章,促使更多的艺术工作者和教育者提升教学质量,开拓创作思路。丰富国乐舞台。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