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刘锡津:民族音乐不会埋没

  刘锡津,1948年生于哈尔滨。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团特聘艺术顾问,中国著名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家,国家级优秀专家,原中央歌剧院院长,现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

 

  2013年7月8日,刘会长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办公室为我们讲述的他音乐故事。

 

  刘会长的创作中,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如:《我爱你,塞北的雪》、《北大荒人的歌》、月琴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等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他告诉我们,这些作品其实都源于丰富的人生阅历。他曾到全国各地采风,向当地民族歌手学习,这些经历使得他后来进行音乐创作时更加得心应手。刘会长认为,这也正是如今许多作曲系学生的遗憾。

 

  从创作经验来看,刘会长认为:民族音乐是根基。只有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丰富自己的智慧、提高对音乐的认知,才能写出优秀的、有厚重感的作品,这是一个聪明的艺术家的必经之路。音乐表现的是人的精神,是一种人文关怀,作曲家必须在作品中表达出对人的情感,否则便不能感动人。

 

  对于如今流行音乐、网络歌曲风靡一时而民族音乐听众相对较少的尴尬境地,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之争此起彼伏,刘会长认为这种争论其实并没有必要,我们不能歧视任何一种音乐。虽然确实有很多地方不重视民族音乐、忽略民族音乐的发展,但喜欢民乐的人实际上不在少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智慧、真正属于民族文化精髓的东西有自己的发展空间,是不会被埋没的。

 

  采访的最后,刘会长告诉我们管弦学会正准备举办一系列普及民族音乐和文化的活动,他也呼吁社会各界重视民族音乐、民族文化,它们应该有更好的社会前景和发展。

 

  相关阅读

 

  【新闻】福建民族乐团本月20日再办民乐专场

 

  【新闻】四川民乐:夹缝中求生的民乐活得有滋有味

 

  【新闻】传统民乐开拓贺岁市场 民族音乐“后来居上”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