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刘乐的琴房,一位外型炫酷、穿着时尚的“大男孩”正在悉心教导身旁的学生,手指尖轻轻拨弄身前的古筝,优美的旋律萦绕在耳畔。
古筝情缘 梅花香自苦寒来
如今的刘乐已被誉为当代杰出青年古筝演奏家,他与古筝的“相遇”还有一段小故事。刘乐儿时教育倡导的是素质教育,在众多艺术门类中,他首先选择了绘画。在刘乐6岁那年,家乡湖南湘潭当地的文化馆购买了一批古筝,要开培训班,父母听说后便把他送去了,他与古筝的情缘就此展开。小小年纪,刘乐便展露出了在古筝弹奏方面的天赋,开始在各种比赛中屡屡获奖。
儿时的刘乐
考大学时,刘乐考虑到父母都是普通职工,不敢考北京、上海的音乐学府。当时,与他素不相识的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王蔚得知后,对他说:“你就凭自己的本事来考吧,有才华的人一定不会被埋没。”在这股动力的支撑下,刘乐一个人扛着琴、带着行李坐上了去往上海的绿皮火车。初到上海,刘乐便被外滩繁华的都市光景所吸引,下定决心要留在这座城市。在那段艰苦的考学日子里,他住在狭小的地下室,每天刻苦练习、读书备考,因为他心中有个信念:即使孤独,也要与琴相伴;即使辛苦,也要坚持梦想。
就这样,刘乐终以各门考试第一的成绩被上海音乐学院录取,实现了他曾经的目标。
跨界创作 为古筝注入现代新能量
从接连在“龙音杯民族器乐大赛”、“亚洲音乐之星”、“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敦煌杯全国古筝大赛”等重要赛事上获奖,到折桂中国音乐界最高权威大奖“金钟奖”及唯一设立的“当代作品演奏奖”,两次入选“光荣绽放·十大青年古筝演奏家”,刘乐屡获殊荣。
刘乐在金钟奖金奖颁奖现场
刘乐入选“光荣绽放·十大青年古筝演奏家”
身处上海,多元的文化形态给予了刘乐更多思考与可能性。2008年,在“上海之春”的舞台上,刘乐首演了丹麦先锋作曲家Simon Steen-Andersen创作的古筝协奏作品《开启》。演出中,刘乐从信用卡到玻璃瓶,前前后后用了6种道具拨弦,甚至将古筝琴盒的开合声纳入乐曲点题,充满颠覆性的表演为在场1600多名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他成功地从外国作曲家的视角对古筝进行全新演绎,一举拿下了当年唯一一个金奖。
刘乐在华沙之秋国际音乐节上演出
刘乐凭借《开启》一曲成名,开始受到欧美乐坛关注,四年内先后与法国广播爱乐乐团(France Radio-philharmonic)、德国柏林广播交响乐团(Rundfunk Symphony of RBB),挪威奥斯陆爱乐乐团(OsloPhilharmonic)、瑞典哥德堡交响乐团”(gotheborg Symphony)等世界知名乐团合作演出古筝协奏作品。更是凭借《开启》在“ISCM世界新音乐节”的表演录音,获得了欧洲“Golden Radio”广播大奖演奏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民乐演奏家。
刘乐在ULTIMA国际音乐节上演出
相比于《开启》带来的荣誉,刘乐更看重中西文化相碰撞后的价值,“它让我看到了民乐发展更多的可能性,开阔了我在艺术表演上的眼界。”面对中国独特的民族传统乐器,年轻的刘乐没有拘泥于传统与流派的束缚、也没有按部就班地成为一种风格类型的演奏家。他相信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活力是艺术的根本,他希望通过跨界尝试展现古筝多样魅力与无限可能。
同时,刘乐一直在探索新的演奏方式:在恪守传统的基础上注入年轻一代的音乐观念。他不仅与爵士乐队合作进行即兴表演,还在个人音乐会中融入太极、现代舞表演元素。在刘乐的琴声中,古筝的韵味与hip-pop、rap等爵士、流行、拉丁多元化元素相互碰撞,擦出绚烂的音乐火花,就像simon对他的评价:“正是刘乐过硬的技术和超凡的艺术感悟力,让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变成了现实。”现代与传统并重的演奏理念、开阔的国际视野、多元化的演奏路线,都使得刘乐的古筝演奏让人耳目一新。
除了演奏,他还尝试着自己作曲改编,乐曲中也极具个人色彩的独特处理。他的音乐作品多取材传统文化以及生活气息浓重的素材,在追求时代共鸣的同时不失古筝原有的中国韵味。例如,在创作古筝独奏曲《袖梦》、《俏影》、《今夕》三部曲时,自己的追崇与情操带给他不少的灵感:《袖梦》中有儿时母亲衣着戏服甩水袖的记忆;《俏影》则饱含着他对家乡湖南的情结,“乡音无改”寄情于琴声;《今夕》以典型的京剧音乐素材为动机发展,来传递和唤起人们对于生活、往昔、未来的思考与感悟。赤子之心,初衷真诚。
走进浙音 演教结合新标杆
或是因为古筝那空灵之声令人忆起杭城内山谷的幽兰,又或是御风在那彩云之际的高古之音与杭城自古散发的人文韵味不谋而合,刘乐对杭州情有独钟。在2015年,他走进了位于杭城象山板块的浙音,成为了古筝专业的教师,开启了他教学的新起点。
刘乐在琴房教学
从舞台到课堂,在刘乐看来,演奏家与教师的身份是相辅相成的。丰富的舞台经验成为他多元教学的内容之一,他认为,琴房里一对一的教授并非教学的全部,让学生看到老师在各领域中积极奋进的态度,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对专业的热爱。
“脑洞大开”是刘乐课堂上常常提到的四个字。一方面,他积极鼓励学生多看专业音乐会、网上的视频,他希望学生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学习到不同的知识、技巧。另一方面,他知道固定曲目所传授的内容、知识点毕竟有限,演奏更多的是需要自己的领悟,通过对一件作品的意会,举一反三,再将其映射到其他曲目的处理上。对于古筝的弹奏,他认为气质很重要,包括在音乐中投入的状态和自我的表达,不仅仅基于老师教的内容之上,更要展现出自己的闪光点,在演奏中体现个人的光彩和感悟,瑕不掩瑜。
“绰绰下云烟,微收皓腕鲜。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翠佩轻犹触,莺枝涩未迁。芳音何更妙,清月共蝉娟。”唐代诗人张祜笔下的筝已臻化境,对于刘乐而言,这个陪伴他近二十五载的乐器早已融入自己的生命。接下来的日子里,无论在聚光灯下,还是课堂上,刘乐将一如既往地用古筝倾诉他对音乐的热爱。(新闻来源:微信号/浙江音乐学院)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