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古筝与交响乐队协奏曲《兰陵王》即将在2016年6月15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拉开世界首演的序幕,这部作品是中国青年古筝演奏家程皓如特别委约中国当代青年作曲家方岽清先生为其量身打造的。
届时,这部作品将由程皓如担当古筝演奏,中国当代著名指挥家陈琳女士执棒北京新雅空气交响乐团、CCTV中国中央电视台联合呈现这部作品。希望这部中国古筝与大型交响乐队的新作品在第一个音符奏响的瞬间,大家的思绪能穿越时空,聆听并在心灵上触及到 “北齐时代”(中国公元550——577年)英雄的历史画卷。
青年古筝演奏家程皓如
中国当代著名指挥家陈琳女士
作为大型古筝与交响乐队协奏曲《兰陵王》的曲作者,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方岽清先生在创作此曲时,也有着自己的心路历程。
中国当代青年作曲家/摄影家:方岽清
方岽清先生表示:之所以选择“兰陵王”作为我的这部古筝与大型交响乐协奏曲的创作灵感,是因为“兰陵王入阵曲”在我幼年心中就埋下的一颗“种子”。
“兰陵王入阵曲”为中国古代著名歌舞。源于北齐,盛行于唐。后传东瀛,现属日本最正统“雅乐”。兰陵王所经历的“北齐”这个特殊朝代,在中国历史上只有短短27年,不可思议的是,当我第一次听说“兰陵王入阵曲”也是在27年前。
1989年,我父亲肖方先生带领中国戏曲艺术团出访日本,在东京“国立剧场”拜会了日本传统“邦乐”大师的后裔吉川良和先生,他将一本描写有“兰陵王入阵曲”的日本传统戏剧著作《歌舞伎事典》赠予我父亲。时光荏苒,时隔27年后,我在创作这部作品最后一段“兰陵王入阵曲”时,特意选用了我父亲当年同名戏曲中的几个核心音作为“动机”来发展乐曲,以此方式向他致敬!
《兰陵王》这部古筝与大型交响乐协奏曲,我将传统的“三段体”平衡曲式改为“四段体”叙事型的创作结构,分别用“神秘身世”、“邙山之战”、“净面柔情”与“兰陵王入阵曲”四部分充满戏剧性,深入人心的音乐诠释了一代英雄兰陵王跌宕起伏的“正能量”光辉形象。尤其在乐曲第二段,我将音乐设计为“列兵”、“急行”、“对垒”、“布阵”、“僵持”、“厮杀”与“突围”几个充满画面感的场景,再现了公元564年,中国历史上那场最著名的“邙山之战”一役。充分体现了古筝与大型交响乐队“抗衡”的能力,由古筝特意营造出的兵刃相接的“金属撞击”效果,时而若隐若现于交响乐巨大的洪流之中,时而又穿梭和凌驾于款款音波之上,这时的古筝已成为头戴狰狞面具实际却英俊无比的美少年“兰陵王”的化身,率领五百轻骑兵对抗突厥十万大军的围攻,在经历无数次冲杀,最终突出重围,反败为胜!
当我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时,想起了皓如。她是我非常欣赏和钦佩的青年古筝演奏家,她天资卓越却孜孜不倦,她载誉无数却从容淡定。面对艺术,她可以做到放下身上一切耀眼的“光环”,用心投入的认真完成这样一部高难度大型作品的首演,她身上带有的“英雄主义”气质与兰陵王有许多相似。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感,呈现了音乐的巨大张力,而在“面具”的背后,却是那样清纯,美丽的面孔。
当大家欣赏完最后一段“兰陵王入阵曲”时,耳边会隐隐充满着由远及近,由弱变强,蓄势待发的一种律动。这种永不停歇的律动,仿佛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行!这也预示着人类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轮回,不断递增,不断蓄积伟大的力量和传承着伟大的精神。
方岽清
2016年6月4日
写于北京至上海9800米空中
兰陵王简介:
兰陵王本名高长恭,生于541年,卒于573年,是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北齐文襄帝高澄第三子,因曾受封兰陵郡王,世称兰陵王。因高长恭骁勇善战,但是长相柔美,所以为了在战场上威吓敌人,常戴面具上阵。
2016年6月15日,青年古筝演奏家程皓如本科毕业音乐会将首演大型古筝与交响乐队协奏曲《兰陵王》,让我们随着紧凑的筝音,一起回到北齐年代,感受兰陵王的英姿吧!(新闻来源:中国音乐网)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