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筝文化

level

国筝文化出品,必属精品

儒雅脱俗·清新亮丽 ——谈潮乐合唱诗剧《儒风开海峤》的音乐创作

潮乐合唱诗剧《儒风开海峤》作者:林英苹由汕头市艺术研究室创作的潮乐合唱诗剧《儒风开海峤》于2023年2月12晚在汕头市龙湖区翰苑剧场成功首演,应群众要求,于3月17晚在广东潮剧院慧如剧场再次上演,屡获好评。该剧是由汕头市艺术研究室一级编剧陈韩星老师于2002年创作的,2019年由汕头市艺术研究室林英苹、王培瑜、郑伊洋三位音乐人合力作曲,郑伊洋负责全剧的音乐制作,林英苹担任全剧的潮乐配器。由于疫情影响,2022年1月才由汕头市爱乐合唱团开始演唱排练,随后伴奏乐队陆续加盟排练,历经三年多,经过无数次的打磨、修改、制作、完善,直至2023年初搬上舞台。这期间,有创作的艰辛,有成功的喜悦,回望创作历程,感悟颇多,收获颇丰。艺术定位与音乐风格的确立是全剧的基础格调在我们决定为该作品作曲时,首先给它的艺术定位是按高雅艺术来打造。因为细读剧本,整部作品的词句鲜明地突出一个“雅”字,诗歌般的语言,含蓄的文风,透出的是一股浓浓的文人气息。全剧主要体现的是韩愈居潮八个月为潮汕子民所做的一系列好事中祭鳄驱恶和延师兴学两件大事,以及拜谒大颠的情节。学界认为潮之有学始于韩愈,“延师兴学”为韩愈临潮的最大政绩,韩愈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展示其“儒“气是这部剧的基础格调,所以,“儒“、”雅“首先应该是这部剧的基本特点。接下来要确定的是音乐的地方风格。描述一位大儒家在潮汕地区所发生的事情,用儒家音乐——潮州音乐来表现是再确切不过了。三位作曲都是潮州音乐人,创作的旋律音调都带着浓浓的潮州音乐味道。第一场《夕贬潮州路八千》由林英苹作曲,描写的是韩愈被逐南疆时与韩湘子的依依惜别之情景,开场首先要营造的是大雪纷飞、朔风呼啸蓝田关的气氛,音乐既要有“万重山”的气势,又有”冷逐臣”的悲凉,营造出“萧瑟”、“空旷”的场境;韩愈的唱段,着重体现韩愈的从容,作为一代儒家,他虽因“笔端无造化”而被贬,却终怀 “欲为圣明除弊事”的抱负,既失落无奈、满腹委屈,又不失大气凛然,这些复杂的情绪,要通过细腻的音乐去准确体现。第二场《直到天南潮水头》主要是对潮汕风土人情的歌颂,音乐着重于抒情惬意的表达,由王培瑜作曲。第三场《千秋道学重开统》是韩愈兴学育才的主题,由郑伊洋作曲,采用男声与童声合唱的形式展现,节奏明快,形象生动。第四场《大颠相遇古瀛天》讲述的是韩愈拜谒潮阳灵山寺大颠禅师的情景,着重体现双方对教旨的理解交流,音乐主要体现禅意、理性、大度等中庸之美,由林英苹作曲。第五场《风雷一夜鳄鱼文》由王培瑜作曲,内容有村妇撕心裂肺的悲嚎,有韩愈驱鳄除恶的凛然正气,音乐要求张力大,对比强烈,才能体现韩愈忧民之所忧、恶民之所恶的气概,展示这部剧最具冲突性的艺术形象。第六场《八月居潮万古名》由郑伊洋作曲,是全剧的总结,音乐需具有概括性的升华,赞歌式的大气,充满怀念、赞颂、敬仰等情感。成功融入潮乐特色乐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旋律写出来后,紧接着需要配器。配器,是作品音乐的二度创作,所用伴奏乐器的选择,关系到作品呈现时的效果。历来潮州音乐与声乐的结合形式,常见的是作为潮剧、戏曲唱腔的伴奏音乐,近些年潮州器乐参与合唱的音乐伴奏,也多是在西洋交响乐队中作为特色乐器来呈现。创作组认为把国之瑰宝——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创作,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双重意义,决定使用传统潮乐特色乐器作为主要伴奏乐器,尝试用筝团与二弦、笛子的组合作为主打伴奏乐队,借鉴当前民乐界流行的器乐剧表演形式来呈现。因我对古筝乐器性能、表现特点较为熟悉,我采用了筝团重奏为铺垫,潮乐特色乐器二弦和笛子为主奏的配器,古筝含蓄委婉的音质与作品的内容风格十分吻合,二弦与笛子较好地呈现了主旋律,突出了地方音乐特色,强化了“儒、雅“之风格。尝试获得了成功,所用的每种乐器都发挥了它的作用,烘托了诗剧,彰显了特色。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曾考虑用网上音乐会的形式来展示,因此尝试过制作电子音乐伴奏带的形式。随着疫情结束,线下演出启动,现场由指挥把控舞台的演出形式不合适用电子音乐伴奏,所以在后续的排练中,原有部分电子音乐伴奏由钢琴伴奏代替,在整台节目中,钢琴作为整体铺垫,起到了串联全剧音乐的作用。表演团队的成功演绎是全剧成功上演的关键好的表演团队是作品成功展示的关键。汕头市爱乐合唱团是汕头市成立较早的一个非职业艺术团体,组建于1999年5月,现任团长、法人代表林一娜。合唱团员来自于各行各业的中青年音乐爱好者,属下另设有爱乐青年合唱团和仙乐爱乐童声团。合唱团致力于现代合唱表现形式和潮语歌曲相结合的艺术探索,有较丰富的合唱经验和较深的艺术底蕴,曾经排练演唱了一批潮语合唱艺术歌曲,填补了无伴奏潮语合唱艺术的空白,所以对演绎潮乐风格的作品较为得心应手。“筝情潮韵”弦诗筝团作为汕头市艺术研究室(潮州音乐研究室)指导下的一个实验乐团,创建于2018年,主要任务是对潮州弦诗进行研究、传承、创新、编配,以古筝重奏的形式展示、传播潮筝艺术。筝团自成立以来,每周定时定点训练,已经排练、录制、出演了不少潮州音乐经典名曲。此次表演任务确定由这两个团承担后,团员们不辞辛苦,日夜排练,体现了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他们出色的表演,是这部合唱诗剧成功上演的关键。“曾兄靓声”朗诵的加入为全剧添彩全剧因为有了“曾兄靓声”朗诵的加入而更显精彩。为了使观众对剧情有更直观的了解,创作组精心策划了在每场剧的过场间增加配乐朗诵这一环节,由编剧陈韩星老师撰写文稿,特邀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朗诵家曾若明担纲朗诵。朗诵在全剧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曾兄磁性般的声音和细致、出色的表演,为全剧的成功呈现增色添彩。结语:合唱、筝团、潮乐、朗诵,联袂演绎一部合唱剧,成为这部合唱诗剧的一大亮点。整台剧对韩愈形象的塑造体现了廉洁勤政、兴学育才、驱邪爱民的主题,具有较高的思想高度;音乐风格特点清新亮丽,恰到好处地体现“儒雅”两个字,中国传统元素在剧中的运用,彰显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恰如其分地演绎了《儒风开海峤》的主题。尽管作为一部舞台剧,全剧艺术上还有许多亟待提升的地方,但这种筝团、潮乐与合唱团的合作形式,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也将为潮州筝的拓展性运用、舞台剧多种艺术形式的跨界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作者简介林英苹,现任汕头市艺术研究室(潮州音乐研究室)主任,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音乐)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奏员,汕头宣传文化名家,汕头市“三八红旗手”。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本科古筝专业,曾任中国歌剧舞剧院古筝独奏演员、汕头潮乐团艺术室主任。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广东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潮汕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音乐专业委员会主任、汕头市音乐家协会理事、汕头市音协潮筝分会副会长、汕头市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曾获首届广东音乐全国邀请赛演奏一等奖;在首届“山城杯”全国电视大奖赛及首届“A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中获奖;2003年“露露-潮之韵”潮州音乐创作大赛中,作品《秋赋》荣获二等奖。先后在广州星海音乐厅、深圳保利大剧院、汕头艺都大剧院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多次代表国家赴日本、新加坡、美国、柬埔寨及港澳地区演出。2006年应邀赴美国参加《中国国宝级音乐家专场音乐会》,成为首位在林肯中心奏响潮州筝曲的潮汕人。2018年创建了汕头市艺术研究室(潮州音乐研究室)《筝情潮韵》弦诗筝团,创编排演了《浪淘沙》、《春之歌》等一批具地方音乐风格的筝重奏曲。录制出版多张个人独奏专辑。创办汕头市艺术研究室学术期刊《汕头艺术研究》并担任主编。编写出版古筝教材及主编曲集、论文集多部。撰写《潮州筝的继承与发展》《现代古筝演奏的心理调适》等数十篇论文发表于国内各大刊物。策划主持了潮乐合唱诗剧《儒风开海峤》的创作排演,是潮乐合唱诗剧《儒风开海峤》作曲者之一。艺术生平被收录《中国音乐家辞典》《潮州音乐人物传略》。

01-20
0 0
登录 后方可评论
《秦筝艺术口述史访谈录》第三期——何秀琴

何秀琴,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国家二级演奏员;陕西省秦筝学会顾问;中国音乐家协会社会艺术水平高级考官、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古筝专业高级评委、中国文化和旅游部考级委员会高级考官;原陕西秦筝学会副会长、秦筝艺苑校长,从事秦筝普及教育工作,培养古筝演奏人才数千人,桃李满天下。20世纪90年代出版《古筝弹奏实用教本》《陕西风格民族器乐系列曲集古筝曲集》;在《秦筝》刊物发表《以精神文明建没为主线搞好秦筝普及教育》《筝在大型秦腔剧〈千古一帝〉中的运用》等论文。

所属视频栏目:《秦筝艺术口述史访谈录》

01-20
0 0
登录 后方可评论
企业号已认证

国筝文化出品,必属精品

国筝文化出品,必属精品

最近上传的照片

全部 >

TA的粉丝

  • mxc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