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高山流水覓知音——中國傳統古箏五大流派傳承人首聚澳科大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及澳門回歸祖國25週年之際,作为「數智時代音樂教育發展國際高峰論壇」的活動之一,「五大流派傅古韻,高山流水覓知音——中國傳統古箏非遺導聆音樂會」於上月在澳門科技大學N101大禮堂完美演繹。


本場音樂會由澳門科技大學音樂學院主辦,人民音樂出版社協辦。浙江音樂學院院長王瑞、人民音樂出版社社長杜永壽、國際音樂教育學會主席梁寶華、德國漢堡音樂與戲劇學院教授Georg Sebastian Hajdu及付曉博士、台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教授蔡宗德、國立新西蘭理工學院教授Gong Hong Yu、廈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陳舒華以及澳科大人文藝術學院院長張志慶、研究生院行政主任馮鈞國、音樂學院顧問唐嘉敏等嘉賓出席本次音樂會。本場音樂會由院音樂學院院長鄭中教授導聆。


本場音樂會以一首首音韻雅緻的傳統樂曲展現了中華傳統箏樂的風格性、地域性、技巧性特色。


河南箏派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王建、河南曹派第三代傳人曹勃、張婧與高峰四位演奏家為大家演繹的河南大調箏曲《小飛舞》《打秋千》和板頭曲《高山流水》。


《出水蓮》是客家箏代表性曲目由客家箏派傳承人、廣東省古箏學會會長陳蔚旻與簫伴奏王俊侃完美演繹。樂曲以各種豐富的表現手法將出水蓮的神態、氣質刻畫得栩栩如生。


著名古箏演奏家、教育家王蔚教授與王俊侃帶來的浙江箏代表作品《高山流水》,以山間流水變化自然景象模仿和描繪作為樂曲的表現內容,借景抒情。


潮州箏第四代傳人林喬以潮州音樂中獨特的六聲音階「活五調」為主要音樂特徵創作的傳統樂曲《柳青娘》,曲調優美,借助特殊滑音和顫音效果,樂曲流暢之餘,還講究韻味的變化,從此曲可領略潮州音樂的藝術特色。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項目山東古箏樂第七代傳承人趙峰及張彤、高峰三位演奏家共同演繹的山東弦索樂作品《高山流水》(對流水),為山東民間連綴套曲,樂曲通過《琴韻》《風擺翠竹》《書韻》《夜靜鑾鈴》四首八板體箏曲奏出高山巍巍、流水潺潺、清風微拂、松竹搖曳意境,富有濃郁的山東風韻。山東小板箏曲聯奏《魯韻》,是趙峰、蘇本棟兩位先生攜手共創之作。該曲目在山東琴書牌子曲《大八板》《上河調》《鳳陽歌》連綴的基礎上加工、變奏而成,具有濃鬱的地方民間特色。



河南筝派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王建(右二)、河南曹派第三代傳人曹勃(右一)、張婧(左一)、高峰(左二)

 


客家箏派傳承人、廣東省古箏學會會長陳蔚旻(左)簫伴奏王俊侃(右)



王蔚教授(左)與王俊侃(右)演奏浙江箏派代表曲目《高山流水》



潮州箏第四代傳人林喬(右)与蔡曉新(左)



山東古箏樂第七代傳承人趙峰及張彤、高峰、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蘇本棟與菏澤琴箏清曲古樂社共同演绎《鲁韵》


現場合影


音樂會的最後,全體演員與觀眾共同齊唱作品《我和我的祖國》,熟悉的旋律、婉轉的音調以及大家慷慨的歌聲將本次音樂會推向最高潮。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古箏藝術的傳承和發展不僅對探索當代音樂傳承新路徑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文化交流互鑒中的重要載體。澳科大音樂學院作為澳門高等教育中第一所專業、國際化的音樂藝術研究和教育機構,應擔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傳播的重任,為推動中西音樂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消息來源:FA校友會)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