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1日,“中国古筝艺术发展峰会”扬州站进入第三日议程。活动延续“传承·创新·赋能”主题,聚焦短视频时代古筝文化传播的破局之道与现代筝乐作品的深度解析,通过“技术+艺术”的双轨赋能,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精彩分享。
短视频实战训练:解锁古筝文化传播新场景
上午9:00,一堂干货满满的《短视频基础拍摄/制作/发布技巧》课程正式开讲。大平老师合伙人、400+艺培连锁机构的操盘人、《机构实战108问》作者王素华老师以“流量时代下的古筝文化突围”为核心,从选题策划、拍摄构图、剪辑节奏到平台算法规则,系统拆解短视频运营全流程。
通过案例分析,王老师指出:“短视频不仅是招生工具,更是古筝文化大众化的桥梁。”现场演示中,她以古筝教学片段为例,指导如何通过“场景化叙事”和“情绪化剪辑”提升内容感染力,并强调“精准标签+黄金3秒”是突破流量瓶颈的关键。
参会者后续也将通过实操,体验从脚本撰写到成片发布的完整链路。一位古筝教师表示:“过去总认为专业内容难以吸引观众,但今天的技巧让我意识到,传统艺术也能用现代语言‘圈粉’。”
筝乐精讲:邓翊群深度解析《晚睛》的现代美学表达
下午13:30,青年古筝演奏家邓翊群老师携代表作《晚睛》开启专场精讲。
作为当代筝乐创演领域的杰出代表,邓翊群老师从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到情感表达层层剖析,揭示作品如何将传统筝韵与现代音乐语汇融合。他以“音色分层”和“节奏张力”为核心,示范了如何通过触弦力度变化和声部交错,展现黄昏光影的流动感与生命哲思。
课程中,邓翊群老师特别强调“技术服务于情感”,现场拆解了快速指序与泛音段落的技术难点,并希望学员们可以尝试探索个人风格与曲目意境的契合点。长达4.5小时的深度精讲,不仅让参会者感受到《晚睛》的诗意美学,更深化了大家对现代筝乐的创造性诠释。
本届峰会前三天通过密集的知识输出与分享对话,不仅为古筝教培机构提供了多种思路和方法,更以多重视角,推动古筝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历久弥新的生命力。22日即将迎来收官日,让我们期待更多精彩内容的呈现。
评论4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